鄭瓊瑤
摘 要:綏德縣位于榆林市南部,近年來扶貧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根據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深入鄉村了解村民對政策的看法以及精準扶貧政策在偏僻山村的施行狀況,根據所得到的信息整理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給出具體解決措施。
關鍵詞:精準扶貧;思想觀念;因地制宜;基礎管理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23-0032-02
一、綏德縣貧困人口主要致貧原因
(一)村民缺乏個人能力,主觀脫貧意識薄弱
絕大多數的貧困戶缺乏個人生存致富能力,甘愿守著村里的幾分薄田吃著政府的救濟糧,對自己奮斗創業致富或是學習新技能,外出打工都比較反感,他們不愿意、不樂意甚至害怕、反對與外界接觸,對走出去懷著抵觸心態。貧困戶認定自己窮,并且接受貧窮狀態。他們認為,一輩子靠著救濟可以存活便沒必要勞心費神的去考慮其他的事情。非貧困戶中也有部分村民認為自己貧窮,自己的貧窮應該得到政府的救助。
(二)自然條件惡劣,交通閉塞
綏德地處陜北,極端氣候多、降水少且集中。近年來當地政府加大力度治理環境雖,略見成效,卻仍不容樂觀。近幾年旱澇災害更是頻發。綏德盛產蘋果、土豆、黃豆、小米,村民自己留足之后便以極低的價格賣給進村收購的人員。村里離縣城比較遠,道路不暢,村民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可以把農副產品拉到城里售賣,而且來來往往成本過高。這些農產品由批發商售賣至超市價格便會翻兩三倍。雖對批發商的價格有所不滿,但家中農活事務繁重加之沒有客觀條件,便也只能接受。
(三)幫扶對象與幫扶措施的選擇有待思考
評選出的貧困戶多數是村里除過五保戶、低保戶之外的老弱病殘之人。他們本身就不具備任何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如若不把他們作為精準扶貧的對象,生活上就完全失去了依靠,生存都是大問題。在貫徹實施政策和解決民生之間,鄉鎮干部和村委會自然向民生傾斜。
(四)勞動力不足,返貧嚴重
除老弱病殘外,另外的貧困戶便是家中子女在讀書上學,或家中患有慢性病藥口不離者,又或是家中出現意外狀況。大部分農村家庭都是男人外出勞動,女人在家留守照管家務,全家的經濟來源都依靠男人,基本上是一人掙錢全家花的局面。村民外出打工者年收入三四萬元左右;留在村里勤懇務農者年收入兩萬元左右;養殖牲畜者年收入變動起伏大,大概四萬元到十萬元不等。村民生育觀念落后,一般家里孩子少的兩三個,孩子多的四五個,更有甚者子女多達七人!落后的生育觀念為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子女上學就是家里最大的窮根。
二、精準扶貧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從村民的角度
1.政策認識不到位
調查發現,村民對精準扶貧根本沒有深刻的認識,對政策也沒有深入的理解。對于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來講,貧困戶國家給發錢、政府給補助,買房子買三輪車有優惠,不是貧困戶國家的福利政策同自己毫不相干。所以評上貧困戶是好的,非貧困戶什么都沒有。對國家為什么要精準扶貧、應該怎么樣精準扶貧才能增強個人持續發展的能力根本不關心。拒絕參加任何形式的培訓,只要政府給發錢。
2.村民脫貧積極性不高
近70%的村民都認為自己是貧困戶,爭當貧困戶,“誰窮誰有理”。沒當上的抱怨不公平,當上的藏著掖著不讓步。更有甚者擔心脫貧之后政府撒手不管,自己日后生活受到影響,堅決要當貧困戶。其實大部分村民對于改善家庭經濟狀況還是有想法的,但是只有少數人付諸實踐,其余的人擔心失去現在的生活條件,想法也僅停留在表層而已。
3.整體村民素質低
調查發現,農村家庭主力勞動力年紀在27—60歲之間,80%的人只上過小學或者初中。一般村民只顧過日子,不太關心國家大事,當被詢問到什么是“精準扶貧”時大部分村民表示不知道。當為他們解釋“精準扶貧”的時候,基本上都表示“聽不懂”。村民受自身文化素質的限制,無法理解國家政策,只是把它解讀成一種“給發錢”的政策。
(二)從基層干部的角度
1.政策沒有解釋到位
村民文化素質低,對官方文件理解能力差,基層干部沒有按照村民實際理解能力進行宣傳,幫助村民了解國家政策,這是致使村民對政策產生誤解的重要原因。村干部和鄉鎮干部不可能不知道村民存在的誤解,卻沒能及時引導糾正,反而放任自流、視若無睹。
2.評選過程不透明
調研中不少村民表示,他們不清楚村里是怎么評選貧困戶的。貧困戶表示,因為家里窮,或是孩子多或是家里有老人無勞動能力,村里才把自己家選為貧困戶。非貧困戶表示,自己家里也窮也需要政府幫扶。對貧困戶沒有統一衡量標準,彈性太大。
3.政策落實存在偏差
扶貧過程中“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占了大半,少數的貧困戶家里有讀書上學的孩子“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這三個一批基本沒有。基層干部認為,村里與子女分家的老人都需要幫扶,導致占用了村里大部分扶貧名額。再實施“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已經沒有足夠名額了。
(三)以國家的角度
1.監督檢查不到位
國家制定的扶貧政策為貧困地區、貧困戶考慮,有著切實的可行性。為什么會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原因是缺少基層實施過程中的監督檢查。我國貧困戶眾多,各貧困地區交通閉塞,國家雖然制定了詳細的監督檢查機制,卻沒能考慮實際施行能力。要對如此龐大的貧困地區監察目前還沒足夠能力。監督檢查只能是停留在表層,沒有深入了解貧困地區、貧困戶的狀況。
2.對基層政府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管控作用
扶貧攻堅是塊硬骨頭,在頂層設計與基層實際運行中存在銜接上的問題。國家制定的大政方針規定了基本方向,基層政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存在一些偏差。國家不可能每個村每個鎮都顧及到,所以主要還是依靠基層政府。從中央到基層政府時已經早已沒有政策出臺時的那股力度。基層政府在實施過程中模糊政策,對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歸根結底國家沒有形成對基層政府強有力的管控力。
3.扶貧政策超過基層政府的承受能力
扶貧是一場持久戰,也是一場攻堅戰,在扶貧過程中國家政策實施緩慢、推進艱難。國家制定的扶貧政策是便民惠民的好政策,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國家在基層政府開展扶貧工作所能承擔的人手和物力上沒有全面考慮。有些地區底子厚,能夠承擔如此巨大的任務,有些地區本就貧窮落后,面對強大的工作壓力實施中就摻進了數字脫貧。
三、抓住三個主體促進精準脫貧
(一)從村民的角度
1.積極主動了解國家政策
村民對國家政策的誤解,導致了對精準扶貧產生錯誤的認識。村民必須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好習慣,對我國的基本方針政策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國家為改善民生所做的努力,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減少政策在推行過程中的阻力。村民自己對政策有了基本認識之后,對村干部鄉鎮干部也能起到監督檢查作用。
2.轉變思想觀念,激發脫貧信心
思想貧困是最根本的貧困。轉變村民攀比貧窮的心理,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認識到要想改善目前生活水平,首要問題就是解決思想貧困。激發他們脫貧致富的決心與信心,使村民有想法、敢實踐。
3.從教育抓起,提高整體素質
農村主力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不高,這使他們社會地位低,找工作困難。從教育抓起是拔掉窮根的最根本的手段。對農村的主力勞動力在閑暇時間開展文化科技教育活動,傳授新的文化知識,使其理解國家最新的科技成果;對農村未成年人口加強思想、文化教育,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水平,做到現在和未來兩手抓。
(二)從基層干部的角度
1.加強精準扶貧工作宣傳
基層干部應當在村民現有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宣傳。村民把精準扶貧理解為“國家給發錢”的一項政策,村干部沒能及時澄清問題,給扶貧工作帶來阻擾,主要還是工作的宣傳沒跟上。加大力度宣傳扶貧,村民只有認清扶貧政策,才能支持扶貧工作。
2.評選過程規范化
“五個一批”協調發展,各方面都應考慮到位。堅持有勞動能力的作為扶貧對象,他們通過有效對口扶持是可以逐漸富裕起來的。有的貧困戶根本就沒有勞動能力,這就是需要長期撫養、社會保障兜底,對這些人投資扶持是不會有一點效果的。農村父母與子女分家的應具體考慮該不該扶、怎么扶的問題,不應把這部分與子女分家的老人全部納入社會保障之中。
3.加強基礎管理,開發切實可行項目
加強鄉、鎮和村、居委會工作人員的管理,這部分人是最了解基層情況的,只有鄉、鎮、村的工作人員把扶貧工作扎扎實實落到實處,才能把國家有限扶貧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加強基層管理響應上級號召,才能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否則國家制定再好的政策也是推行困難。國家要求脫貧要有持續性,培養貧困人口可持續脫貧能力。地方政府不能照搬照抄,不考慮村民對培訓的可接受性。
(三)從國家的角度
1.入村入鎮深入檢查
國家每年派出大量的精準扶貧工作考核評估的人員,這部分人員應不定時不定點突擊進村進鎮深入走訪貧困戶考察基層干部扶貧工作。這種突擊深入的方式不給基層干部任何準備的時間,能夠正真了解到基層扶貧的具體情況。否則,考察的數據若是不太樂觀,基層干部便會混淆視聽,達不到考核評估的效果,對方針政策的調整有百害而無一利。
2.加強管控力度,督促基層政府具體實施培訓方案
從中央到地方政策出臺的鋒利勁已被消磨一半,國家號召基層政府依照指導方針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扶貧開發工作,而基層在實際施行過程中卻是照搬照抄原樣挪用不考慮群眾可接受能力。例如,從開展貧困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勞務協作來講,在榆林市區和綏德縣城都舉辦貧困地區勞務輸出大型招聘會,卻收獲頗微。陜北人守土觀念嚴重,一般不太愿意出市出省打工。當地政府沒有考慮此種情況,浪費了人力物力。加強國家對基層的管控力度,督促基層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定培訓方案才是關鍵所在。
3.綜合考慮基層政府工作的承受能力下發工作任務
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全面小康、全面脫貧。如今已經到了2018年,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各級政府都在加快推進扶貧工作又好又快開展,但是國家不能一味求成而忽視基層政府的承受力度。扶貧是塊硬骨頭,強啃不是好辦法。國家應根據各省各市具體情況下發工作任務,由市里根據對各縣各鎮的實地考察再分配工作量,做到量力而行,切忌拔苗助長。
參考文獻:
[1] 謝忠山.精準扶貧問題研究——以貞豐縣為例[J].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6,(6).
[2] 劉彥隨.精準扶貧當實事求是講成效[J].人才資源開發,2016,(10).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