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環
摘 要: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于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在小學,通過思想道德這一學科的教學,從小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讓其道德力量發揮潛能,才有能力去施展其愛國情懷和正義感等美德。從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正義感和其他傳統美德,也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精神力量,使其能夠更好地塑造精神世界,形成自己的精神上的道德力量。
關鍵詞:愛國思想;修身品德;方法策略
現在的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世界塑造的過程中,往往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以至于導致各種不理想的結果。目前,小學生受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文化沖擊有很多,而且小學生往往沒有自主的判斷意識,精神世界并未塑造成型,精神世界相對匱乏。所以這需要在教育上培養和塑造學生的三觀,我們可以在塑造愛國精神、培養正義感中進行。
一、塑造精神世界和良好思想道德觀念
中國有自己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其中一部分包含在小學的品德教育課程中,塑造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能夠讓學生變得積極向上,塑造其精神世界和思想道德觀念。首先,我們的祖國——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有著自己的思想政治文化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在改革開放之后,教育又被作為國策,視為百年之大計。所以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得到發展和加強。因此綜上所述,積極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思想道德觀念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科技的進步,小學生可以接觸的信息不斷,內容更加復雜多樣,接觸到的信息好的壞的都有,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甄別、監督和把控。二是校園中的不良現象是存在的,同學之間相處也會存在矛盾,需要從學生自身的修養中加以改正和解決。塑造愛國主義情懷過程中涉及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學生也會在這一過程中了解中國優秀歷史文化,甚至達到使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的目的。在中國歷史中,優秀的中華美德典故數不勝數,塑造學生的思想品德可以通過學習各種各樣的優秀文化的典故開始,例如《孔融讓梨》《金孝拾金》《負荊請罪》等。啟蒙兒童的書籍也是應有盡有,例如《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通過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學習中國特有的思想政治和歷史優秀文化。
二、校園文明從“我”做起
學校也要做到文明校園、模范校園,作為榜樣來教導學生。想要做到文明校園和模范校園,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行和推廣。首先,老師可以布置學生寫手抄報,讓學生通過文字和繪畫表達對文明校園的理解和認知,并將學生的勞動成果,展現在學校的文明墻上。其次,對于校園里存在的不良現象,例如遲到早退、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生大聲說話擾亂課堂紀律等問題,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監督。最后,也可以舉辦小的演講活動,讓學生闡述自己心中的理想校園。例如,演講主題可以是《校園文明從“我”做起》,讓學生表達作為學生要如何使得校園更加文明和規范。也可以舉辦“行為規范背誦大賽”,背誦“八榮八恥”,牢記行為準則。
三、老師和家長如何保駕護航
在中國也存在校園不良現象,因此正義感的培養以及精神上道德品質的塑造需要家長和學校重視起來,在小學的時候,為小學生塑造良好的精神世界,家長要與老師課上、課下配合,作為學生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學生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許多青少年這一階段都有獨立的人格和思維,但是價值觀還未塑造成型,往往家長會第一時間影響到學生。學生在學校里獲得教育是一樣的,但是在家庭中往往文化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良莠不齊。這需要家長接受相應的教育,家長要什么樣的教育呢?成人有自己的三觀,往往會習慣用成人的視角去理解孩子。老師要做的就是和家長及時溝通,甚至應該給家長上一課,學習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因此老師可以允許家長作為“旁聽生”到課堂上進行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家長了解小學生的精神世界的塑造方式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在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中,要嚴格把控,嚴禁其接觸不良的文化環境、不良的思想等。最后在家長和老師的配合下,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塑造和正義感得到培養。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和家長也要在學生看到的或是經歷的校園不良現象時采取積極應對的方法和措施。作為小學生監護人,應在第一時間給予其幫助和權利的維護。同時監護人也要采取積極的方式方法,在發生校園不良現象時,培養學生的正義感,并非是培養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培養其勇氣,培養其正確的三觀。
學校可以通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教導中華文明文化來實現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精神世界等。但是小學思想道德教育不可能僅僅靠政治老師講解思想道德課程就可以實現,我們更要明白的是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多方參與培養,學校是一方面,同時還需要家長和社會以及小學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凱.中學德育隊伍建設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2]嚴彥,向明,陳揚,等.法制視野下學生會參與高校管理的理性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4(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