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龍
摘 要:機械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行業,中國的制造業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發展體系,而機械制造工藝、自動化(數控)技術又是機械制造業中非常重要的項目,大至模具廠,小至模具作坊,數控類機床已經普遍運用;加強校企合作,對中職數控專業學生進行系統性實訓,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數控加工技能達到中級及以上技能的人才,是中職學校的現實任務。
關鍵詞:數控專業;校企合作;系統性實訓
中職學校數控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要求畢業后直接能在生產崗位上承擔起數控機床的具體操作及日常簡單維護工作,而這類人才在目前企業數控技術崗位中占的比例也是非常之大,是目前企業需求量最大的數控技術人才(甚至有些小型企業,加工作坊出現“用工荒”)。對于這種“藍領層”的數控技術人才,我們也必須要以傳統的課程項目(機械基礎、機械制圖、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公差配合、切削原理及刀具、機床夾具)為基礎,另外,熟悉掌握數控機床原理及加工操作基礎,還需要掌握“CAD/CAM”軟件。
1 我校數控專業的現狀
我認為,目前我校的數控專業教學在有些方面存在著不足之處、且與企業的生產加工嚴重脫節,主要表現在:
1)教學內容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1)我校數控專業的課程設置在數控課題組組長的牽頭下,在2016年開始進行了改革并實施,成效已初現;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的因素,我們數控專業的教學內容仍較陳舊,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技能與企業的需求之間脫節現象十分嚴重。就拿我所教的數控銑床實訓為例,從2007年以來至今10年了,數控銑床實訓雖然近兩年增加了一些新的實訓項目,但還是有大部分實訓項目的內容未作大的修改,甚至從未更改,而企業的訂單、生產加工,數控機床的編程、操作、維護等卻在不斷的變化、更新和提高當中,因此我們也就不能系統地適應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
(2)有些數控專業教材,形態單一,內容陳舊,實踐性差,每年每學期都訂購不同教材,甚至有部分專業教材在教學大綱中根本就是空白。適合數控編程、數控仿真軟件操作等課程的教材非常有限,就算有也嚴重脫離學校、企業的實際。而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課題組組長也帶領我們進行相關的校本教材開發,目前數控銑床相關的校本教材已在試用,反饋效果不錯。
2)這些年,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發展,而我們學校為了與企業盡可能保持一致,以達到實訓效果,對數控實訓設備的投入也非常之大,比如數控車床有20臺,數控銑床有10多臺,加工中心也有2臺,數控雕銑機也購進了2臺,配備的電腦編程室也達到三間。但是由此也帶來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設備的維修問題;數控設備都是精密的儀器,但是機器都會有出故障的時候,就目前我們學校相關專業的師資來說,根本無法完成對機床的維修,未過保修期的機床還可以聯系廠商到學校進行維修(實際上就算聯系上了,也是推三阻四、拖拖拉拉的),有部分機床過了保修期的,維修機床就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由于學校缺乏一個統一的認識,導致機床維修方面的工作幾近癱瘓,數控銑床13臺,能夠進行正常教學的不到5臺,數控車床20臺,能夠進行正常教學的不到10臺,兩臺加工中心基本已經荒廢,這些都嚴重影響學生的技能學習,每臺數控設備都非常昂貴,學校購置的設備數量本來就已經有限,由于機床維修問題得不到更好的解決,導致每個學生的獨立動手實際操作機會少之又少,實訓效果非常不理想。
2 數控教學改革的思路
2.1 理論教學和實操教學并行,并以實操為重
1)理論學習應以“實用、夠用、管用”為原則,進行模塊化、綜合化整合,著重通過實踐環節來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增加學生的自我動手時間,提高學生實操技能和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2.2 加強軟件類實訓基地的建設
優化充實好CAD/CAM實訓場所;CAD/CAM是數控技術發展的方向,對學生進行CAD/CAM的教學及技能培訓是數控技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CAM/CAM教學軟件,學生能夠在計算機上進行繪圖和零件工藝分析,熟練掌握加工編程方法。目前我們數控專業教學可用于CAD/CAM設計的軟件有CAXA、Master CAM,但很遺憾,購買的都不是正版軟件,很多功能無法體現;而我們數控課題組組長接觸了這兩年開始熱門的中望繪圖軟件,這個軟件是國產軟件,操作簡潔,應用前景也較好,這兩年學生技能競賽都是用此軟件。而我們也必須確定好一款CAD/CAM軟件,購買正版的,這樣不但可以適應學生平時實訓,也可以更好的適應學生技能競賽訓練。
2.3 解決機床維修問題
要解決機床的維修問題,我們必須要與專業的維修公司展開合作,簽訂維修合約,這樣就能保證機床持續的運作及加工,不但學生的實訓效率提高,也能更好地與企業展開多形式的合作。
2.4 加強校企合作,形成“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我始終認為,職業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是趨勢,是職業教育未來的方向,同時也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崗位適應;實現學校、學生和企業的“三贏”。企業的需求是學校確定數控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依據。具體來說,學生在企業所完成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實踐教學,企業根據自己的需求組織培訓、崗位實習、實施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等,學生所完成的“專業綜合技能訓練”題目都是企業生產現場的實際生產任務,并由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和考核,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畢業后能夠直接上崗,形成了“訂單式”數控人才培養模式,能很快適應崗位需求。
2.5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我認為,我們數控專業教師必須到企業進行見習和工作實踐,根據對我們數控專業的教學需求進行崗位培訓,重點放在工藝技術、故障診斷和排除等方面。這樣就能讓我們的數控專業教師掌握與企業對接的相關數控知識以及數控技術,也就能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滲透企業的各個領域知識(比如企業文化,企業管理,企業崗位職責,企業先進加工技術、工藝等)。
2.6 系統性實訓項目的展開
在以上五方面改革的合作下,我們可以嘗試系統性實訓項目的展開。何為系統性實訓?就是在學生完成數控專業所有的基礎教學情況下,進行的一次時間較長的綜合實訓;實訓的成果為一些較為簡單但前沿的模具,但是這些模具必須涵蓋我們數控專業所涉及到的課程及工種;而這些模具我們也需要與合作的企業進行深度的研究以及合作加工,務求這些教學模具能涉及多工種的工藝及操作;并且我們數控專業相關工種的教學內容也圍繞著這些模具進行相應的改革,通過這樣系統性的實訓來實現學生熟練掌握數控專業的綜合技能,進而實現學校學生的技藝技能與企業之間的良性對接。
總之,在數控專業教學的改革上只要我們更新觀念,合理調整教學計劃與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優化專業實訓基地,加大師資培訓力度,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數控專業教學定能取得預期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