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
摘 要: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速度的加快,社會對人才要求也逐漸提高,漸漸由原來的單方面需求轉向多層次需求。因此當前中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今后的就業上面臨更多的困難,因此當前需要加強自身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的積累,提高自身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本文主要以中職機械制圖教學為實際的教學案例,并且對當前實際教學設計和分析提出一些的要求和對策。
關鍵詞: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設計
一、如何優化設計當前中職機械制圖教學設計
在當前的機械制圖教學中,我們不單單在實際教學當中要引入現代教育技術,而且還需要完善和優化當前機械制圖實際教學過程和活動當中一系列問題。除了實際教學當中要利用到一些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之外,還需要開展翻轉課堂和微課等形式的新型教學活動。這些新型的現代化教育方式的引入,對于傳統的中職教學模式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提高當前中職院校機械制圖課堂的魅力,有利于師生在實際教學活動當中形成良好的角色定位,完善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潛能和無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此本文主要是在機械制圖教學當中引入現代教育技術等手段,主要是從以下幾個基本要素出發,即當前學習需求、學習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媒介、教學成果等方面去分析和提出一些對策。
二、改進與優化機械制圖教學設計的方法
在專業化教學實踐當中,機械制圖作為專業化入門的基礎課程,在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當中是非常基礎的一門課程,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應該根據學生對機械制圖學習實際需要進行教學,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應該重點進行的板塊是“組合體視圖”的課程教學,因此本文就對此進行教學課程設計的改造性分析。
械制圖傳統教學設計模式
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傳統機械制圖教學進行分析,提出了機械制圖7種教學新模式。
(一)學生學習需求分析。按照實際課程教學要求來看,實際教學要求學習掌握基本的幾何體的計算,此外還要求學生在繪制地圖當中明白幾何體平面截切、貫穿截交線、相貫線的繪制等容易發生錯誤的方面,同時學會計算一些基本的相貫線計算。
(二)基于學習者的角度對學習環境進行比較。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進行,讓學生來評價當前的整體教學環境,這樣可以進一步根據學習者的要求進行完善,從而提高實際教學的效果。促進實際教學點的建設和教學點環境的模擬性提高。
(三)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當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當中,面對“組合體視圖”教學,我們首先要做就是對其概念進行梳理,將組合體進行拆分教學,培養學生的組合體想象空間和能力,此外進行要求學生做出組合體的三視圖,促進學生的觀察、理解以及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進而提高提高學生實踐當中語言、動作、態度以及認知等各方面的學習態度,達到實際教學目標的要求。
(四)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當中要明確教學難點和重點。要在實際教學當中,讓學生理清教學當中的難點和重點以及對今后工作有用的知識,那么在本模塊教學當中,主要的重難點就是對圖形的繪制技巧。
(五)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當中要明確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教學設計思路的選擇。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和要求,在組合體視圖教學當中,教師一般選用的教學方法較多,主要有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型的教學方法、小組討論型的教學方法。
(六)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當中要制定清晰明確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機械制圖教師應該將學生活動,教學環節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引入等進行合理的安排,將傳統的教學過程進行完善,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清晰性。
(七)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當中要對作業進行評價。每堂課結束之后,每位教師都應該對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反饋,那么在機械制圖教學當中,選取“組合體視圖”的教學,那么如何進行教學評價,個人覺得應該布置一定的作者,通過作業來進行教學反饋,可以讓學生徒手進行制圖操作,繪制出組合體,通過具體的操作結構來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是否達到了實際教學的要求。
三、機械制圖實際教學效果分析
從實際教學案例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雙向對比可以發現,引入一些的教學方法和技術,對于整個機械制圖教學效果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完善了當前的教學情況,對整個教學也起到了優化的作用,學生不但在學習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且對于課堂學習的興趣也在逐漸地增加和提升,對于課堂互動的興趣也在逐漸的提高,當然其實際制圖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并且能夠獨立完成較難的機械制圖的繪制和編程。
參考文獻
[1]王建宏.中職機械制圖的教學設計和實踐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5):87-87.
[2]王建峰.中職機械制圖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5(4):91-91.
[3]趙博.基于“項目與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的中職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4]劉玉光.淺談微課在中職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8(14):235.
[5]丁丁.中職機械制圖和CAD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實踐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