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屹梅
摘 要: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的根基之一。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促使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并為企業職工提供精神層面上的支持。隨著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整個社會面臨著多元化價值觀沖擊,這種環境給企業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企業在應對這種新形勢、新環境的過程中需要以思政工作為指導,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提高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對思想政治教育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政教育;企業文化;價值觀;道德
1.思政教育與企業文化的關系分析
思政教育與企業文化之間既有一致性,又存在著一定差異性,兩者可謂是相輔相成。(1)思政教育與企業文化的一致性。首先,企業思政教育與企業文化在作用對象上具有典型的一致性,都為“人”。思政工作將人視為生產力當中最為活躍也是最有決定性意義的要素,并將人視為推動企業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企業文化理論則認為在企業當中人力、物力、財力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系統,人在管理當中占據了中心與主導地位。換句話說,無論是思政教育,還是企業文化建設,都應當遵循“以人為本”。其次,思政教育與企業文化在目標上具有共性。企業文化建設以及思政教育的主體目標在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與精神力量,為企業發展提供潛在動力[1]。通過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夠緩解職工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存在的思想及日常問題,有利于協調組織與職工之間的關系,提升職工凝聚力,將其主動性與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企業文化同樣對職工具有積極導向作用。另外,思政教育與企業文化在內容上具有一定共性。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這種核心要素也能夠作為思政教育的工作載體,有利于加深思政教育深度,拓展思政教育范圍。(2)思政教育與企業文化的差異性。首先,思政教育與企業文化涉及范疇有所不同。從客觀上來看,思政教育屬于政治文化范疇,馬克思主義理論及黨的路線、方針是其立足的根本,它具有明確的意識形態;企業文化則屬于經濟文化范疇,承載了管理性、經濟性以及企業個性[2]。其次,思政教育與企業文化產生的條件具有一定差異。思政教育是伴隨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所發展形成的,其中積累了大量經驗,發揮了生命線作用。企業文化則是具有企業特色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綜合。另外,兩者在內容范圍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性。思政教育在層次上較企業文化要高一些;企業文化涉及內容較思政教育更為豐富。
2思政教育在企業文化建設當中的作用分析
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思政教育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3]:(1)思政工作明確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企業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微觀上層建筑,是由企業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不同的社會制度所塑造的企業文化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由于我國是社會主義制度,這也就決定了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必然要與社會主義關聯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借助思政教育進行引導,實現企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統一。(2)思政工作為企業文化建設奠定了精神基礎。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這就需要企業開發出精神產品。思政教育正是精神生產的重要手段,它能夠不斷提升人的主體意識及自覺性,激發職工的潛在動力,為企業文化建設注入活力。(3)思政教育規范了企業文化建設目標。企業文化建設需要立足于企業實際,要求全體職工形成統一的企業目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企業目標(包括生產目標、競爭目標、精神目標等)的實施必須與社會主義發展目標相契合。在上述要求下,必然離不開思政教育的協調,或者說思政教育對企業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能夠讓企業文化建設規范化實施。
3.借助思政教育完善企業文化建設的相關策略
3.1塑造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主要是指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了謀求發展及生存,為實現本身價值體系及社會責任逐漸形成的具有企業特色的,并受到企業上下一致認同的企業群體意識,本質上是企業個性及意識的外化。要將企業精神提煉出來并發揮其價值,自然離不開組織的精心培育,也需要全體職工的配合才能落實。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思政教育的引導作用及滲透力,將其滲入到職工思想意識及精神培養當中,讓企業精神能夠深入人心。企業可通過黨、政、團等多種渠道,并借助新媒體、網絡等新型傳播媒介,以多元化的手段對職工進行思政教育,不斷提升廣大職工的思想覺悟水平,在企業內部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并將這種內在精神逐漸外化為員工行為,提升其自覺性[4]。與此同時,要做好榜樣示范工作,發揮企業家及模范職工的示范、引導作用,讓企業精神人格化,增強職工對企業精神的認同感。
3.2引導企業價值觀建設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全體人員共同認同的價值取向。良好的企業價值觀能夠對職工產生渲染作用,有利于職工主動約束自身行為,并保持目標及行為的一致性,可進一步增強職工群體的凝聚力。思政教育在引導企業價值觀建設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要搞好政治理論教育,如馬克思主義、毛鄧思想、愛國主義教育等,促使職工樹立端正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使其能夠協調好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在企業主流價值觀形成后,可借助思政教育擴大其影響范圍,進行廣泛宣傳,讓職工充分理解企業價值觀,促使職工與組織在目標上達成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共同為了企業發展而奮斗。
3.3完善企業道德建設
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道德建設是關鍵點之一,要給予高度重視。要充分落實企業道德建設,就必須發揮思政工作作用,培養職工健康的道德觀念,明確自身責任,讓職工能夠明辨是非,知曉善惡,以道德為驅動來規范自身行為。在企業道德建設過程中,要善于吸取傳統文化精粹,將這些優秀文化要素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相互補充,互相支持,實現道德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同步發展。與此同時,要加強職工道德原則、規范等的基礎教育,特別要注重其職業道德培養。通過企業道德情感教育,使職工獲得成就感、權力感以及責任感。另外,要將道德建設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來做,保持企業道德教育的連續性,并在其中融入經典思想政治理論,從思政角度分析道德問題,讓企業道德建設更為深刻。
4.結語
企業文化是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要肯定思政教育的地位及作用,通過將思政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關聯起來,進一步提升相關工作質量,提升企業文化的影響力,引導職工群體積極向上,奮發向前。
[參考文獻]
[1]劉紅剛.思想政治工作對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功用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5):182-183.
[2]孫紅芬.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改革與開放,2017(24):138-139.
[3]姚偉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建設技術創新型企業文化[J].辦公室業務,2017(22):34.
[4]肖政軍.淺論現代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性[J].企業技術開發,2017,36(07):90-92.
(作者單位:四川華川基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內江 6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