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慈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主題鮮明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精神集中體現在十九大報告中,其中最大的創新和亮點就是明確地提出并系統地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科學回答了時代課題,它的豐富內涵包括理論框架、實踐政策、核心內容和基本方略,它的精神實質包括新時代、新矛盾、新目標和新黨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考
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下面我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談一下我對以下若干問題的思考。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主題科學回答了時代課題
馬克思曾經說,“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時代給我們提出了問題,我們就應該具有時代的“問題意識”。這些重大問題是要求一種思想實現對時代問題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論命題。偉大的理論必定有鮮明的主題,是為解決其時代的重大課題而創造和產生的。
(一)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備堅守真理、傳承文明的繼承性,與時俱進、引領未來的創新性,不忘初心、踐行宗旨的人民性,實事求是、把握規律的科學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主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的確立,是十二大到十八大主題的繼承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標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把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概括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二)科學回答時代課題
馬克思曾說過,“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它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恩格斯曾經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人類社會重大思想成果的創造,都是在自己所處的特定時代中進行的,而并不是隨心所欲的。從十二大到十九大這個歷史過程深刻表明了,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正確回答時代課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準確分析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的客觀條件,國內外形勢,才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劃時代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就是它所回答的時代課題,面對新時代,面對新的問題,我們要繼續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以一系列戰略性、前瞻性、創造性的觀點,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正確回答時代課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來看,馬克思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創立了社會主義理論(資本論),列寧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創建了社會主義社會(蘇維埃政權),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進行了第一次偉大結合。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毛澤東提出“第二次偉大結合”的任務,開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它們都正確回答了時代課題。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回答了經濟文化較為落后的國家應該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實現了“第二次偉大結合”。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的領導集體,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第二次偉大結合”,又繼續在這篇大文章上寫下精彩篇章。在不同時期接續回答了一系列時代課題,從而不斷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精髓,又科學回答了新的時代課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從十八大以來五年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中總結出來的,是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的科學概括。我們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也是深層次、根本性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經濟、改革、民主法治、思想文化、人民生活、生態文明、強軍興軍、港澳臺工作、外交、黨建等方面都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對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對人類現代化道路探索史,都具有偉大的意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1.理論框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十個基本問題,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要完成什么樣的歷史任務、進行什么樣的戰略,應該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
2.實踐政策
新思想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以利于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十七個主要方面,在領域上貫穿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構成了一個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相互貫通的思想理論體系。
3.核心內容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集中體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最核心的“八個明確”中。這八個明確是對十八大以來重要理論和實踐創新進行的系統化歸納,全面概括了新思想的主要創新觀點,是一個系統完備、邏輯嚴密、相互貫通、具有內在統一性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回答了新時代應該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中國共產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等一系列問題,為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4.基本方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還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這“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包含堅持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包含“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包含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等,是對黨的治國理政重大方針原則的最新概括,是新思想在治國理政中的轉化、實踐和應用。這十四個堅持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主義,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以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實踐結晶。“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分別從指導思想層面和行動綱領層面將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反映了新時代和新實踐對理論發展的新要求。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
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點。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黨的建設的“新要求”這“四個新”,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把握十九大精神實質的重點方面。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重點從新時代、新矛盾、新目標、新黨建這四個方面理解。
1.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坐標
“新時代”是新思想形成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2.新矛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現實依據
歷史和實踐都表明,能否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關系到黨的工作重心、指導方針和主要任務的確定,關系到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的落實。現在的我們有了更多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再僅僅是物質上的,也不只是文化上的,還有民主、法制、公平、正義、環境、安全等。所以,此次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原來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新目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實踐內容
十九大明確了黨的歷史使命,首先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還確定了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提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即“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將十五大中的“社會主義國家”變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強國”體現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新目標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繪出明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4.新黨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政治要求
提出黨的建設的新要求,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報告既全面總結和充分吸收了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新經驗,又根據新時代新使命提出新舉措新要求,并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的堅定決心,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基本方針、方向,目標、布局、主線、統領、著力點、主要任務。總要求是一個頂層設計,有機整體,緊密相連,必須全面貫徹落實。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還根據總要求,提出了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的八項主要任務。黨的建設總要求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豐富和發展,是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根本遵循。具體表現在八個方面:一是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這表明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 二是明確提出“兩個最”的重大結論。最本質特征,最大優勢。三是在“四個偉大”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的有機統一中,突出強調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四是明確提出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第一條“堅定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相輔相成;五是提出了新的“六大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新格局;六是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為統領,體現了其根本性、方向性的作用,也強調了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是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七是更突出強調制度建設的全局性、根本性,貫穿到其他五個建設之中;八是強調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與應對長期執政考驗相適應,這是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總要求進一步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歷史性課題,標志著我們的黨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開啟了中國共產黨激濁揚清的作風之變。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把黨的政治建設和紀律建設納入到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強調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這是黨的十九大在黨建方面最大的創新。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和重要意義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辟了管黨治黨新境界。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新飛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飛躍。
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來始終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發展實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所處的時代特征相結合,用于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從而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國情和當代中國實踐相結合,使建設和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論飛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淵源。習近平指出,“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活的靈魂,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長遠的眼光、更寬廣的視野來思考和把握我們黨和國家乃至世界未來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發展作出原創性貢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時代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人類因夢想而偉大,科學理論因承載偉大夢想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新思想承載著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偉大夢想”,其新時代的使命擔當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總體方略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系統性地提出了引領當代中國發展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豐富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體系和內容,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正確方向。新思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新的飛躍,其新的歷史方位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韌不拔的戰略定力、以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智慧謀劃偉大斗爭,在經濟轉型、科技競爭、精準扶貧、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戰略等方面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新思想指導下進行的推動科學理論新飛躍的“偉大斗爭”,其發展態勢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新局面,極大地提高了我們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為中國躍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管黨治黨新思想,開辟了黨建新境界。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標志著偉大工程進入了新的階段,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國的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回顧中華民族的歷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就是一部飽受苦難挫折的奮斗史,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以及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改變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夢想和歷史使命。一個偉大的民族必定是經得起磨難和考驗的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逐步實現了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在新的時期,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以嶄新的姿態更加昂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這個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不僅說明經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努力,我們即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且還說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歷史使命,始終不渝地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理論源自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成熟的理論能夠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并為實踐提供正確的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理論和實踐的總結與反思中逐步產生的,是來自實踐、經過實踐檢驗又指導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強大思想武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實踐意義,根本就在于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進了一個新時代,為黨和人民在新的歷史階段提供了行動指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之下,中華民族在站起來、富起來的基礎上不斷強大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也全面進步。回想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實踐經歷,充分證明了,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來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是必然的,想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就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獨特的歷史命運和文化傳統,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指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和精神支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經驗,科學分析了黨情國情世情,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大膽實踐。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讓各項事業都呈現出新的局面,改革開放的幾十年間取得了顯赫的成就。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要求,開創出了新的發展局面,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而且還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面對出現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世界需要新的選擇。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中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為整個世界謀求幸福和諧安寧。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則更需要中國。我們堅信“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樹立正確義利觀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倡導建立平等相待、互利互助的伙伴關系,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構建公平正義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為人類破解和平赤字、治理赤字、發展赤字、民主赤字等難題指明了方向。“一帶一路”以政策溝通為重要保障,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優先領域,以投資貿易合作為重點內容,以資金融通為重要支撐,以民心相通為社會根基,運用利益的紐帶將沿線國家緊密聚合起來,實現了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是溝通中國夢與世界夢的橋梁紐帶,開啟了人類合作共贏的新時代。在倡議與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處于新的歷史方位的中國必將繼續發揮負責任的大國的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和改革,不斷為全人類的繁榮發展貢獻新的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時期繼續立足基本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成功引領我國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不斷前進,為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樣的發展道路是一條適合本國基本國情、社會制度和文化特點的現代化建設道路,對經濟文化較為落后的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為全球其他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建設道路的探索與選擇提供了重要幫助。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世界社會主義發生了更加密切、更加切實的聯系,從“融入世界”到“引領世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政治、經濟、文化、法治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政策指導,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了21世紀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階段,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中的重要篇章。從19世紀中葉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到21世紀中葉,被稱為世界社會主義的“三個七十年”。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第一個歷史階段;從1917年十月革命到20世紀80年代末蘇東劇變,是“第二個七十年”;從20世紀80年代末蘇東劇變到21世紀中葉,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第三個七十年”。21世紀中葉,正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的時刻,這必將會對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的發展具有更重要的世界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讓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歷史和現實正在明確昭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不僅改變了中國,而且也在重塑世界,給人類和平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將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出更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習近平.切實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努力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N]. 北京:人民日報,2017-10-29,(01).
[6]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1.
(作者簡介:山東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