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忠英 安澤文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外出務工,而將自己未成年的孩子留給家中的老人或親戚照顧,隨著他們的背井離鄉,導致留守兒童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以至于留守兒童問題越發嚴峻。近幾年來,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據統計,中國有2億左右的農民工,每年遞增人數10%,留守兒童已達5800萬之多。這些留守兒童正值生長發育、接受義務教育、思想啟蒙和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常年缺乏父母、家庭的關愛和教育,對他們的成長帶來很大影響。留守兒童的教育已成為現在農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應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重視。為此,筆者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問題;教育
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是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社會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必然結果。留守兒童正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由于家庭固有生態系統發生變化,親子關系失諧,導致這些兒童學業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面對這一嚴重局面,學校承擔著艱巨的使命。必須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方式,解決留守兒童存在的學習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礙等諸多問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為此,筆者針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留守兒童因為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照顧,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所以在生活、學習、性格等方面出現了許多的現實問題。
(一)生活無助,負擔過重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之所以離開老家,丟下子女外出打工,其主要原因便是家庭經濟收入低,無法過上穩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相當一部分農民工雖然能依靠打工掙到點兒錢,但他們的付出與收入仍然是不平衡狀態,有時即使掙到的錢也不能夠及時拿到手,所以他們在經濟生活方面極為節儉,而農村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在節儉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
兒童時期正是身體生長發育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處在這一階段的農村留守兒童與城市兒童相比有著天壤之別。有些留守兒童在稍有點兒力氣的時候就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中去,即便不是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許多零碎的家務勞動。過早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和學習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
(二)關愛缺乏,教育缺失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中監護人大多是隔代的祖父母,有的甚至是年邁的殘疾人。他們一般在家中都是以多個角色存在的,不僅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還是一個家庭農活的主要承擔者。繁重的家務勞動,讓他們沒有剩余的時間和精力教育這些兒童,加之他們大多數是隔代老人,對留守兒童多有溺愛心態,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有所缺失,過于溺愛,百依百順。久而久之,部分留守兒童便養成了任性放縱的性格,甚至沾染了嚴重的吃喝玩樂、抽煙酗酒等不良習慣。
(三)心態畸形,行為失常
由于經濟原因,農民工回家的次數很少,長期與子女分離或缺乏聯系,無法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動態和變化,往往把對子女親情的缺失用簡單的物質來彌補。這就導致子女和家長的溝通障礙日益加深,部分兒童更對家長懷有怨恨之心。另外,監護人都是隔代的爺爺奶奶甚至是親戚或朋友,他們通常是重養輕教,重身體,輕心理,常常忽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在長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響下,部分兒童產生了“情感饑渴”:頑皮任性,不善與人交往;神經過敏,行為偏激,沖動逆反,情感冷淡;心理障礙,自閉厭世等。
二、改變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策略
鑒于農村留守兒童們在生活、學習、性格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及其給家庭、學校、社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何解決這一現實問題,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中都在思考的重要課題。為了兒童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我認為,改變留守兒童這種現狀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開展各種活動,定期家校聯系
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不定期開展大走訪活動,并且利用各種機會與家長取得聯系,交流看法,增進理解,形成共識。班主任要引導家長增強責任感,讓他們認識到“關心勝于教育”、“陪伴勝于說教”的道理。外出打工確實無法回到孩子身邊時,應向孩子說明其原因,并教會他們真誠地表達思念之情。比如,平時多打電話,問寒問暖;關心鼓勵,盡量在電話里不要給予批評指責;發現問題要冷靜,以情動情。
(二)爭取政策引導,發展地方經濟
政府強化統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比如,積極鼓勵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回鄉創業,讓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有機會就近就業。這樣,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使孩子深深體會到濃濃的父母之愛,讓他們在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中健康成長。
(三)提升教師素養,加強愛心教育
作為農村教育一線的教師,要懂得愛的升華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多站在這些留守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以心靈碰撞心靈,以靈魂啟迪靈魂,以精神感化精神。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從細節人手,把每個留守兒童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了解他們的需求,尊重他們的人格,關心他們的生活。當這些留守兒童有違規違紀行為時,教師不能在公眾場合點名指責和批評,更不能把它推向法律政治的高度,而要站在兒童的角度,以平和寬容、客觀公正的心態對待,以恰當、科學、藝術的方式進行教育、引導和激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去認識、改正,自立自強。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了學校教育的一大難點,甚至成了一種社會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還可能危及到社會的穩定,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很難在外安心打工。以上是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點滴之間,但是要徹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還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讓留守兒童真正生活在陽光下,感受到親情般的溫暖。
參考文獻
[1]林艷.淺談“留守兒童”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2016,(09):12-28.
[2]李真.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綜述[M].團結出版社,2015.(02):42-57.
[3]周宗奎,孫曉軍,劉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5(1):72―80.
[4]范先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7):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