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莉
摘 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并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這是我們追求的最理想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本文解析了生活情境創設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并研究了創設生活有效情境教學的科學設計原理。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景;教學
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就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提出更多新穎的教學方式。目前,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讓小學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成為許多數學教師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生活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正在受到人們廣泛的重視。
一、課堂教學呈現生活化
小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數學學習也缺乏直觀的感受。教師要利用社會環境的影響,來對小學生的數學概念形成直觀的印象,就要把社會實踐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把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生活化。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在生活化的課堂里,通過簡單的社會生活實踐向小學生展示一個全新的認知領域。例如在學習“數量”內容時,讓小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具體的數與量來認識數學中的數學概念,從而形成最基本的直觀的數學感受和體驗。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積極地創設條件,把社會化的情境搬到小學課堂里,也把小學課堂融入到社會實踐的生活活動中,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也通過數學認識社會生活,使生活和數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二、利用數學生活化教學,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首先,要強化數學的生活情境化訓練。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生活化數學課堂,用真實的社會活動情境,來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與訓練。學生能把在社會化的課堂中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產與生活中,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的數學印象,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例如:還是在學習“數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以下數學生活化情境,學生用兩元錢,從老師那里買了一袋鹽,這袋鹽的價格是一元六角五分。通過這一活動,學生認識了鹽袋上的500克,也計算出了教師應該找自己三角五分錢。這樣就使學生形成了直觀的數與量的概念,也復習了元角分的概念,還進行了簡單的數學計算。
其次,是通過社會生活情境來完成數學作業。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是鞏固與強化課堂知識的重要手段。教師應在家庭作業中多布置社會生活化的作業題目。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通過實踐活動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學生會產生成就感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小學生的心理活動特征,用具體的活潑有趣的形式來設計自己的家庭社會情境專業題目,要充分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這樣有利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學情感體驗。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的優質化原理
首先,要明確創設生活情境的原則。生活情境化創設應具有數學學習意義,要體現明確的數與量的概念以及簡單明了的數學計算。要注意情境設置的具體環境與氛圍,杜絕給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帶來不好的影響。要具有數學的本質屬性,能合理而科學的聯系社會生活實踐。要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能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啟發。例如:教師可以把課堂的生活情境化前置在學生的預習環節,對學生布置課堂教學的預習任務。如在學習“速度”時,讓學生計算自己騎車回家的速度,讓學生丈量教室的長和寬,也可以讓學生數一數學校大禮堂的座位有幾列,每列有多少個座位等等,為課堂的計算教學打基礎。
其次,要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要開展小學數學課堂的生活情境教學,教師要具備各方面的生活實踐經驗,以及各方面的生活常識。這樣,教師才能夠從包羅萬象、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選擇具有數學意義的、包含數學內容的、以及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實踐場景,通過加工與提煉作為小學數學生活情境課堂。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較高的數學素養,又要有一定的科學與藝術素養。例如,以班級自行車操場比賽的形式來學習(路程≒時間×速度)這一類型數學命題。學校的操場是一個定量要求學生用不同的速度,計算所用的時間,看看和自己的速度是什么關系,從而提高自己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科學的設計各種比賽的環節,才能使這一活動既有比賽的情趣,又有合理的計算。
四、結語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科的基礎階段,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重視起小學數學教學,通過創新各種教學方式來不斷提升教學效果??茖W而巧妙地創設小學數學的生活情境課堂,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教師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為本,刻意營造豐富多彩而又頗具實效的課堂生活情境,以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季勝男.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5.
[2]鄭端麗.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