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彥興 康璕 沈中
【摘要】本文介紹了“哲學文學話劇”教學法的課程設計,在穿越歷史或暢想未來的想象中,將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到文學創作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升綜合素質的跨學科教學的實踐。
【關鍵詞】哲學文學話劇 自主學習 提升綜合素質 跨學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052-01
如今在教育更注重能力和素質培養的形勢下,“探究式教學”、“問題導向教學”、“跨學科教學”和“項目化教學”等教學法倍受重視。我們參考話劇教學模式[1],嘗試將語文、美術、音樂、歷史和英語等多科目開展“哲學文學話劇”課程的跨學科教學,從哲學問題出發,以話劇為表達形式的教學方法。通過文學創作和話劇表演,培養中英文寫作、信息識別、邏輯思維、解決問題、交流和團隊合作等能力的實踐類課程。
以下是我們在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學校,高三國際班開展的“哲學文學話劇”課程設計與實踐。
一、“哲學文學話劇”課程設計
基于《課標》要求,同時按照話劇教學的特點[2],我們按以下步驟開展教學:(1)學習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知識;(2)學習優秀話劇的內容和結構特點,了解人物塑造的基本知識和話劇制作過程,針對性地閱讀解析5~10篇經典故事(包括中英文課文);(3)各自編寫故事提綱;(4)分組介紹后,選擇其中一篇故事提綱將其分為若干章節,討論、修改、完善劇本;(5)對服裝設計、場景制作、背景音樂等設計工作進行分工;(6)各組話劇排練;(7)演出;(8)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步驟(1)(2)包括對哲學、文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課程從具體哲學故事出發,探討和思辨幸福、尊重、責任心等在生活中的因果關系和哲學定理,比如“刺猬法則”、“破窗理論”、“荷塘定律”“二八法則”等對生活的哲學總結。并且從社會學角度學習了解不同的社會階層與工作對人的影響,從心理學角度學習了解人類不同天性特點。步驟(3)(4)是對文學創作系統學習、鞏固和運用,是課程的核心。步驟(5)是對美術和音樂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步驟(6)(7)通過話劇表演,加深對文學、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公眾表達能力,鍛煉表演技能。步驟(8)是對整個課程的回顧和總結,是學習的提高和升華過程。
二、“哲學文學話劇”課在語文和英語課堂中的實踐
語文課和英語課是訓練學生運用母語和外語表達和溝通能力的重要學科,學生學習哲學思想和文學創作的基本知識與創作技巧,先后進行個人和集體的文字創作和藝術創作-排演話劇-反思總結,將語言文字的運用貫穿始終。并且,除了鍛煉閱讀、表達和溝通能力,還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促進對人性和社會的理解,達到語文課和英語課的教學目標。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它訓練學生主動學習習慣,培養想象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由于課程形式新穎,開展初期有些內容有待完善,以中文為主。隨著課程的開展,內容隨之完善,再逐漸將適合的英文內容加入其中。
三、“哲學文學話劇”課在美術與音樂課堂中的實踐
美術與音樂課是訓練審美和藝術表達能力的重要學科。針對《課標》要求,圍繞話劇表演各環節,將所學知識予以運用。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設計人物形象、場景,制作和準備服裝、舞臺背景、道具和燈光。關于背景音效或承托主題的插曲等,需要在查閱資料后,搜索合適的音效片段,或由同學演奏背景音樂。
美術和音樂與“哲學文學話劇”課程結合,使看似沒有關聯的美術音樂知識有了生動的運用和展示平臺。并使學生查資料、藝術審美、動手實踐、藝術表達等能力得到提升。
綜上,我們設計實踐“哲學文學話劇”課程,不僅以跨學科教學的方式回歸教育本質[3],引導自主學習,提升綜合素質,而且對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也有重要意義,以內容生動的教學平臺,引導學生編寫古(現)代故事和未來(科幻)故事,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提升人文素養與科學知識,并且啟迪學習動力,發現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點,指引今后的升學和專業學習,為未來人生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付鈺.國際教育戲劇研究的現狀與熱點——基于WOS的文獻計量分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8,(2):19-30.
[2]顧發良.美國校園劇特點管窺[J].中國戲劇,2008, (5):62-64.
[3]約翰·杜威 著,陶志瓊 譯.民主主義與教育[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5).
作者簡介:
鄧彥興(1987-),男,漢族,江西高安人,本科,項目化教學負責人,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研究。
康璕(1987-),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碩士,教學主管,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沈中(1969-),男,漢族,江蘇蘇州人,本科,執行校長,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