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層教學在目前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課堂之上,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方式更高效,應用在高中化學教學,更能充分地結合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以及掌握的情況,便于教師的因材施教。針對化學學習素養不同的同學進行分層教學,更有利于促進全體同學參與到高中化學學習中去,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分層教學 高中化學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170-01
每個學生的學習素養會與他們所受的家庭教育、所處的成長環境有密切聯系,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以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傳統教學方式相對來說過于籠統,不利于學生們的全面發展,而分層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生們的能力水平、認知客觀差異進行分層次的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更為良好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高中化學學習素養和學習效率。
一、高中化學實施分層教學的意義
分層教學理論應用于我國教育比較晚,大約在20世紀初的時候被引入教學中,它最先出現在美國,由于殖民的原因,出現了大量背景各異的新生。總而言之,它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創新,它更加針對于學生的發展特點和思維邏輯能力進行教學。在同一層次的學生,大家更容易進步,更容易相互交流,更容易激發起學習的熱情。化學教師應用分層式教學理論,解決了傳統教學存在“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通過分層教學,可以給大家營造不同的教學環境、課堂氛圍。贊可夫在《教育與發展》中,也曾提及過所有的學生包括學困生都應該得到提高和發展,應該給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環境,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
二、分層教學理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大家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有所差異,在進入高中這樣緊張又激烈的學習環境中,大家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在進入高中以前,大家的化學學習素養就是不同的。在一段時間快節奏的教學模式下,可能少數對化學有著極大的興趣愛好的同學會跟得上,但大多數同學已經被拉開了差距。
1.教育對象的分層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到化學學習中來,化學教師針對不同的同學,展開不一樣的教學服務,因材施教,量體裁衣,讓每個高中生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當然,我們也會參考家長的意見以及學生的目標進行科學的分層。針對每個同學的化學學習素養水平,對化學學習的目標和期望,同時了解家長的意見,進行分組教學。高中化學相對而言比較抽象,教師應在高中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內容下,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以化學教材的內容為基礎進行教學。對于化學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基礎組的同學來說,他們學習化學相對比較吃力,對化學缺乏一定的興趣。但化學本身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它有著很多其他學科無法表現的現象之美。對于基礎組的同學,教師就要多注重展現化學獨特的美,調動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對于發展組的學生來說,他們有化學基礎,有對化學的初步認識,教師的任務就是帶動他們對化學進行深入地學習和探索。對于優秀組的同學而言,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簡單,他們起的是一個引導人的作用,引領他們去探索對化學的學習,引領他們對化學的深入。
2.教學目標的分層
化學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分層次備課,首先教師應該吃透教材,明確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分層目標和共同目標。比如說對于稀有氣體有哪些,這就是一個共同目標,學生都要掌握,而對于稀有氣體的用途性質等就屬于一個層次目標。另外,課堂內容和課后作業都要分層,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達到要求,都能夠最大程度的進步。對于同一類的化學反應,基礎組的同學只需要掌握反應方程式、反應條件,而對于發展組的同學,除此之外要掌握反應條件對反應的影響,優秀組的同學,要在二者的基礎上,了解反應機理等等。分層教學的目的就是克服同學們學習化學的各種障礙,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3.設計化學練習的分層
課后練習是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還可以幫助同學鞏固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但是課后練習如果沒有針對性的話,并起不到什么效果。就比如將挑戰難度較高的交給基礎組的同學或一些基礎的練習給優秀組的同學,這樣可能還會達到相反的效果。課后習題的選擇也很重要,教師要選擇一些比較典型的、具有啟發性、挑戰性、系統性的作業,這樣才可以使各個層次的同學在短時間內化學水平有較大的提高。化學的學習不簡簡單單是課本教材上的理論內容,它還有實踐練習,有的同學可能對這化學的機理知識了解的透徹,但是對于動手實踐操作這一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在實踐這一方面,教師也要分層進行指導,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
4.多元化評價體系
激勵評價也是促進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一種方式,評價也是需要方法的。測評是對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檢測,恰當的考評能夠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激情與斗志。但是,傳統教育中,評價學生的標準是采用最終卷面成績考核的方式,具有不全面性和一味性,而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多元化的評價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教師對學生進行的綜合評價,可以使教師及時有效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而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學生會根據教師的考評意見改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對于學生的考評不是單單采用卷面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而是進行全面的綜合測評。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的評價方式也不同。例如對于基礎組的同學一般是進行賞識性評價,對于發展組的同學采取的是激勵性評價,對于優秀組的同學要求最高,一般采用嚴格性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思想道德、學習能力、規劃力等等,都是綜合評價的標準。
分層教學理論的這種教學方式,適合新課程的要求,高中化學是體現學生學習能力差異比較明顯的一門科目,分層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可以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激情和斗志。更重要的是,分層教學,更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認知發展特點。它是一種更為高效的教學模式,高中化學教師就應該在教學方式上不斷突破、創新,提優補差,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們的化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昔才.淺談高中化學分層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J].《教育教學論壇》. 2013
[2]楊再雍,李明玉.高中化學分層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2
[3]白靜珠.學案導學下高中化學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12
[4]石發青.淺論高中化學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法[J].《新課程:教育學術》. 2011
[5]王進.淺談高中化學興趣點教學的應用——高三一輪復習原電池教學設計[J].《新課程·中旬》.2014年2期
[6]潘鴻.因材施教 分層實施——高中化學分層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7(1)
作者簡介:
宋元麗 (1976.04.23-),女,漢族,吉林輝南縣人,一級教師,本科, 研究方向:高中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