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彤宇
【摘要】依托校企合作,加強跟崗見習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是提高高職攝影課程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解決攝影課程實習資源缺乏的一個好方法,可以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最終使高職攝影教學質量得到質的提升。
【關鍵詞】攝影教學 跟崗見習 校企合作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006-02
一、高職攝影教育存在問題
攝影課在高職各專業中(攝影專業除外),可命名為攝影技術、商業攝影、商務攝影技術等等;按重視程度,一般被設定為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和全校公選課。高職院校的攝影課與本科院校的攝影課略有不同,本科院校的攝影課更加注重攝影的全面性和表現性,而高職院校則側重攝影的專業性和實用性。
相比其他專業課程,高校開展攝影教育的時間相對較短,因積累不足難免出現一些問題。攝影課本身也具有復雜性,既有一定量的理論學習,也有略顯復雜的實操訓練;既要有精準的技術掌控,也要有豐富的審美感受,且非常依賴設備,因此容易在教學的內容、結構體系、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出現很多不符合攝影課程本身的學科規律性的東西。與此同時,教研者對其存在問題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學校缺乏重視、投入不夠、課程定位不明確、缺乏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教材建設滯后、缺乏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學理念陳舊落后等等方面,而在攝影教學過程的具體環節,缺乏精細的挖掘與研究,無法發現教學動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
還有一個缺失的地方,就是攝影課在校企合作上,研究還不夠深入。攝影課如何與企業對接,如何開展校企合作,缺乏深入獨到的研究。皆因其校企合作的結合點主要體現在專業建設上,對接的重點往往是專業方向,而非某些課程(包括攝影課);因為課時限制等原因,基本不可能安排企業實習。加上攝影行業的特殊性,攝影行業是一種高風險的行業,對失誤是零容忍,因此學生企業實習的機會也不是太容易得到;攝影課的師生所面對的企業,既指提供拍攝任務的甲方公司,也指承接拍攝任務的廣告公司(乙方),因此在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也多了一份復雜性。
基于以上原因,攝影課的教學容易出現教得辛苦,學得辛苦;缺乏實操的結果,就是似懂非懂,快速遺忘,教學效果非常一般。學生要么無法完成拍攝項目,要么完成拍攝項目卻又不符合拍攝要求。
二、高職攝影教改內容
本人通過商業攝影多年的教學實踐,通過判研整個商業攝影教學流程,初步找到了教學過程的某些有提升價值的關鍵點,那就是教學“見習”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通過研究這個薄弱環節,發現了一個提升商業攝影教學質量的小小突破口。
所謂“見習”,就是“跟崗見習”,是一種教學模式,主要用于師范教育和醫學教育,是學習—見習—實習的中間環節,是在學習后、實習前,學生反復現場觀摩老師的真實工作,通過現場觀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在師范教育和醫學教育里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引入這一模式,主要原因是作為非攝影專業的攝影課,學生基本上不可能長時間去企業實習的背景下,加強“見習”設計與力度,將其置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通過“見習”拉強拉大學習的力度,達到“學習、研習、見習、練習一體化”,實現課內外一體化,是可以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改革的具體內容,就是采取理論授課與跟崗見習相交叉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跟崗見習”,深入企業拍攝現場觀摩和體驗,不斷增強感性認識,讓所學的知識技能在攝影實踐中得以驗證,加深學生對所學攝影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解決攝影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學到專業攝影技能,學會如何在攝影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還可以學到一個專業攝影師如何在企業方方面面的處事應對細節,使學生得以全面綜合發展,最終完成學校與社會的順利銜接。
三、高職攝影教改實施方案
首先,加大企業合作平臺的建設。選定三到五家以攝影為主業的企業,建立3-5個固定和非固定的攝影教學見習基地,進行長期有效的合作,形成“廠中校”;學校與攝影教師也可以建立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廣告公司,形成“校中廠”。有了企業作為平臺,才會有真正的攝影實拍案例,才有真正的跟崗見習,這些見習基地的建設是攝影跟崗見習的基礎,也是對教師實操能力、組織與溝通能力的一個考驗。
其次,建立與商業攝影企業行會和相關攝影協會的密切聯系。這些攝影行業協會和攝影家協會與各攝影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大量的企業拍攝信息,而且本身也舉辦各種攝影交流活動,有很多的成功案例的分享會,在分享過程中,依然可以再現和還原完整的拍攝過程,且因為是事后回顧,也多了一些經驗總結,這是觀摩即時工作拍攝時所沒有的好處。如我們充分利用與廣州市廣告協會攝影師專業委員會(簡稱GZIPP)的良好關系,組織學生多次參加他們舉辦的活動,一邊觀摩他們的優秀攝影師的現場示范拍攝,一邊聆聽他們的詳細講解,還可以與這些著名商業攝影師進行面對面交流,解惑答疑,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第三,實行“校內見習指導教師”及“校外見習指導教師”相結合的見習指導模式。基于各種原因,攝影課程真正的“見習”并非易見,皆因真正意義上的“見習”是校內教師或校外教師在真實地完成一項具體的工作任務,這既是為客戶工作的同時也是為學校教學服務,既非“模擬”又非“扮演”,而是真槍實彈的示范。因此首先要求指導教師有真正過硬的技術,而且要和企業密切關聯,要打造好企業合作平臺,切實抓好“校外見習指導教師”及“校內見習指導教師”的建設,才有可能完成“跟崗見習”的教學環節,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校內見習指導教師是跟崗實習的導師,其接洽回來的拍攝業務,可以在校內見習基地或校外見習基地進行拍攝,由學生輪流充當助手,直接完成攝影見習的教學環節;另一方面,校內見習指導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頂崗見習的帶隊負責人,指導學生在校外見習基地的見習活動,同時,聘請企業優秀專職攝影師擔任校外見習指導教師,進行現場專業攝影指導。
第四,持續采用“理論授課”與“跟崗見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情況,可以靈活采用“先理論學習后‘跟崗見習”、“邊理論學習邊‘跟崗見習”等不同模式,加大“跟崗見習”的力度。采用先理論學習、技術示范、“跟崗見習”、總結思考、反復練習這種一體化教學流程,以“跟崗見習”為中心環節,將其他各教學環節串聯起來。學生見習觀摩不是單純的旁觀,還要結合所學知識,課后反復進行拍攝練習,達到或接近校內外見習老師的拍攝效果,將見習習得的技能真正掌握到位。
第五,針對不同班級不同專業不同學生和不同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采取集中“統一見習”和“分組分批見習”相結合的模式。這兩種見習方式各有利弊:“統一見習”見習效率高、效果好,但作為攝影見習,拍攝現場學生人數較多,有時會對企業正常拍攝工作有一定的干擾;“分組分批見習”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拍攝,但惠及面較小,見習內容也難以統一。
綜上所述,“跟崗見習”彌補了商業攝影課無法長時間去企業實習實操的缺憾,雖然“跟崗見習”實操的參與度低于實習,但靈活與低風險,為學生爭取了更多的直面實際工作的機會,解決攝影課程乃至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中缺乏具有完整有效的實習實操這一存在問題。另一方面,“跟崗見習”又與創新掛鉤,“跟崗見習”時,學生雖然是旁觀者和模仿者,但在實際工作面前,更容易感受創新的動力與過程,更容易理解創新的艱辛與重要,有時這種旁觀與模仿的習得,學習效果完全不亞于親自實習實操,因而解決了相關高職攝影課程乃至藝術設計類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實習難”的教學難題,對其他藝術設計類課程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唐小霞.跟崗見習:應用型師范生培養新模式[N].中國教育報2016-12-12
[2]陳珂.基于U-S合作的小學教育專業教育見習模式創新研究[J].科教導報2017(11z)
[3]郝麗霞,王珮瑄,安艷艷.課間見習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基層醫學論壇2009(9):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