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周斌 郭星香
【摘要】針對任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以士官職業技術教育《航材倉儲防霉技術》課程為例,結合教學對象分析,分別從內容優化、教學措施、考核評價等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充分體現了任職教育特色。
【關鍵詞】任職教育 課程內容 考核評價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229-01
一、課程情況介紹
《航材倉儲防霉技術》課程是士官職業技術教育航材管理專業中的一門任職崗位必修課程之一。本課程立足崗位任職需要,跟蹤防霉技術發展,突出防霉技術應用,模塊化組合、動態化更新教學內容;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院校教學與部隊現地教學相結合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樣化。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員應把握航材倉儲防霉的各個技術環節,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基本具備倉儲霉菌識別和治理的能力,實現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二、學員情況分析
航材管理專業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的人才將來從事的崗位是航材倉庫保管員。近幾期的學員大多來自于基層部隊,從事的工作也是多種多樣,比如航材保管員、軍械保管員、文書等等,通過與學員交流座談發現,學員對航材專業有了初步了解,因為前面已經學過《航材管理基礎理論》、《航空機械器材》、《航空機載設備器材》、《航材管理工作法規》等部分任職基礎和任職崗位課程,但是他們對于倉庫霉菌的認識和治理知識了解甚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重點講解在海軍倉儲環境中霉菌的基本知識、主要特征、生長規律以及防治措施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習,從而讓學員達到勝任崗位任職工作的培養目的。
三、教學內容優化
(一)前期教學效果分析
本課程前期是航材管理專業士官中專層次學員,在教學內容方面,注重了防霉理論與防霉實踐相結合,也就是根據學員將來擔任“保管員”的任職崗位需求組織模塊,同時結合部隊航材倉庫防霉工作進行教學;在教學方法上,強調了“教”與“學”的結合,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更加突出“霉菌的治理方法”;二是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更多地運用討論式教學,讓學員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增加參與度,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二)課程內容優化思路
本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兩個模塊,分別為倉儲霉菌知識模塊和倉儲霉菌治理模塊。其中倉儲霉菌知識模塊要求學員熟悉有關霉菌的各個名詞、掌握霉菌的主要形態特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生長規律及影響因素、霉菌產生的毒素等相關知識,是本課程的核心理論基礎;倉儲霉菌治理模塊要求學員掌握倉儲環境條件的控制方法,學會用物理或化學等技術治理倉儲霉菌,是本課程的落腳點,是任職能力的體現。這些內容的選取和講授既有利于學員航材倉儲防霉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滿足了教學需要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四、教學措施方法
為了達到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采取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現地教學、討論交流等措施,使學員掌握航材倉儲防霉理論,明確航材倉儲防霉工作過程,達到勝任崗位任職能力的目的。課堂教學是完成各項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根據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分別采用啟發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了學員的主體作用,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調動了學員興趣,增強了教學效果。實驗教學絕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更重要A的是培養學員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首先,進行了航材倉儲防霉實驗室的設備更新,加強了硬件條件建設,為實驗教學的良好實施打下了基礎。其次,課程建設初期,選撥了一批具有較高業務素質和豐富教學科研工作經驗的教員加入其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培養了一支學緣結構、年齡梯次合理的課程隊伍,完全滿足了課程建設發展的需要。最后,安排部分學員參與航材倉儲防霉方面的科研項目,讓他們將課本知識有機地融入科學實驗,既擴大了學員的知識面又提高了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
五、考核與成績評定
本門課程的成績評定包括平時成績和筆試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出勤率、課前提問、平時作業和實驗實作等,該部分成績占40%。筆試成績主要是對本課程所學理論知識的檢驗與考核,筆試成績占60%。學員學習本門課程的總成績由平時成績和筆試成績相加獲得。這種成績評定方式可以非常客觀地評價學員的整個學習過程,較好地防止了學員單純為了考試進行突擊性學習,能夠確實起到以考帶學和調動積極性的作用,值得在其他課程考試中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杜華云.任職教育課程教學設計應把握的問題[J].裝甲兵學術,2017,2:55~56.
[2]楊子龍,李學峰,張金輝.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空軍航空大學學報,2010,6:8~10.
[3]郝麗,楊種山,崔玉萍.關于任職教育課程教學設計的若干思考[J].西安通信學院學報,2014,1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