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小學生進入第二學段的學習,語文教學逐步從字詞向段落轉變。閱讀教學需要緊扣課文典型語段,著重引領學生洞察語段之間的層次關系和邏輯關系,訓練學生提煉主旨,連句成段;梳理關系,連句成段;對應遷移,連句成段。
關鍵詞:語文教學;連句成段;核心素養;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8-0075-01
隨著語言積累和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要向更高層級邁進。這就需要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成長,訓練學生的邏輯認知能力,學會緊扣中心串聯語句、強化順序描寫和遷移運用等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一、提煉主旨,連句成段
學生在習作起步階段常常無法把控語句的表達,思維的跳躍導致不能圍繞想要表達的中心進行語句的串聯。為此,教師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訓練,緊扣文本核心語段,引領學生在掌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話與表達中心之間的關系。為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勤動筆,在仿寫實踐中嘗試圍繞中心進行語句的表達與串聯。
以《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描寫“原野”的語段為例,初讀語段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提煉出中心句——原野熱鬧非凡。隨后,教師組織學生深入細讀:作者選擇了哪些事物凸顯“原野的熱鬧非凡”?學生紛紛回答從“大豆搖動”“高粱演唱”“葉子像火”等極具動感的語句,感知了“原野的熱鬧”,從而意識到文中每一句話其實都指向語段表達中心,這樣學生領悟到那些動感的語句像珍珠一樣被“原野熱鬧非凡”這一中心線索穿在了一起。接下來,教師設置“今天天真熱”的主題,組織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表達和描寫以“天氣真熱”作為中心句的語段。由于主題貼近學生的切身感受,學生議論紛紛,積極羅列了太陽、樹葉、地面、動物表現等不同的方面。充分表達后,教師引導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個方面展開描寫,并仿照課文按一定的順序進行串聯,與中心句形成有效對應。
在這樣的教學和練習過程中,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出示中心句,鼓勵學生模仿練習,先分散羅列、表達語句,然后再連句成段,來印證中心句,從而提升了學生語段表達的指向性。
二、梳理關系,連句成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善于梳理文本語段中的內在邏輯,厘清語句之間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在理解語句內容的基礎上,領悟語句間的緊密聯系,進而為學生實踐模仿提供參照的樣本。例如,《虎門銷煙》一文描寫壯士們銷毀鴉片時,運用了一組表示動作的詞語。動作雖然很多,但卻毫無雜亂之感,作者究竟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在感受銷煙過程之“壯”時,再次深入研讀語句后發現,這些表現壯士動作的語句有鮮明的先后順序,而且作者還運用表示先后順序的“先……然后……最后……”等詞語進行串聯,讓內容變得富有條理。為此,教師將“先……然后……最后……”等詞語刪除,引領學生對比表達效果的不同,體悟這些詞語所形成的表達作用。隨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事情進行語句串聯,嘗試將幾句話高效地整合、轉化成為一段話。比如有的學生選擇了自己洗衣服、與爸爸貼春聯等活動,動作描寫很多,但通過連接詞語的支撐和串聯,對所有活動和勞動的程序就能有條不紊地展開描寫,從而促進了學生連句成段的表達能力。
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剖析核心語段的表達特色,并讓學生在對比辨析中深入領悟,明確練筆目的,讓學生學會相應的表達技巧。
三、對應遷移,連句成段
第二學段中,學生的語言表達往往以模仿為主,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毫無自主創新的空間。事實上,教師除了創設積極模仿的表達平臺,還要鼓勵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為學生核心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如《祁黃羊》一文中,描寫祁黃羊兩次舉薦時所運用的語段結構是基本相同的,如果教學中教師在兩個部分都平均用力,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可采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式,講解時聚焦在第一次推薦中,引導學生以閱讀理解、體驗感知的方式梳理出語段邏輯和發展順序:詢問、推薦、意外、解釋、同意,這些詞語背后都呈現出一個典型的語句,教師分別要求學生朗讀出人物在“詢問、推薦、意外、解釋、同意”時的語句,明晰單個語句所形成的表達意蘊;然后,教師則引領學生自主性閱讀第二次推薦的部分,很多學生驚訝地發現,其情節發展、內容結構、邏輯順序都與第一次推薦如出一轍。此時,教師為學生搭建了認知和表達的渠道:依照這些詞語,尤其是這些詞語背后所蘊藏的文本語言,嘗試復述課文內容,并將自己看成是其中的某一個人物,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生動的復述將人物內在的心理活動展現出來。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就依照兩個部分之間的高度相似性,借助第一段的范例價值,讓學生在對應遷移的過程中梳理出邏輯發展的基本脈絡,讓學生在對應遷移的思維下,將其背后所指向的零散語句統整為完整的認知段落,從而強化了學生的語言復述能力。
總之,教師要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基本方向,在教學中運用經典的課文深入挖掘文章內涵和表達技巧,引導學生充分領會,積極模仿,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2014(09).
[2]黃李曉.“語用”訓練存在的誤區與對策[J].小學語文教學,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