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印
摘 要: 本文揭示了課堂紀律問題的成因,針對課堂紀律管理問題的原因,提出了加強和改進課堂紀律管理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小學科學;課堂紀律;管理策略
一、當前小學科學課堂紀律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沒有掌控好課堂紀律的“度”
課堂中學生得到的自由過了一定范圍,學生就會放松自己將注意力轉移到無關事情上去,課堂開始吵鬧,混亂,科學探究學習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在新課標指導下的科學課堂里同學們討論激烈,學生獨立進行科學探究,小組合作完成實驗,課堂表面看似和諧。
(二) 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處理不當
1.懲罰使用不當
部分教師在課堂紀律混亂時總是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傷害了學生的心靈,學生自信心受挫,學生開始害怕見到教師和討厭上課?,F在很多小學科學老師都不是科學專業畢業,認為科學課不重要,只要把課本上知識點講完就好,課上只管自己講,不在乎學生的違紀行為,對學生的違紀行為要么殺一儆百,要么只要不冒犯教師,不惹大事,就不管不理。
2.課堂獎勵不平衡以致課堂紀律的渙散
部分教師沒有正確解讀新課標,沒有做到獎賞分明??茖W課上更多關注優秀和積極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反應快,就會大聲、快速說出答案,控制住了課堂,受到教師的嘉獎較多,而那些比較安靜和不夠自信的孩子跟不上進度,思考問題速度較慢,慢慢感覺被課堂拋棄了,覺得自己不被教師和同學需要、關注和喜歡,認為自己是可有可無的。
(三)教師缺乏自我反思精神
科學課上用到的實驗器材較多,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并造成秩序混亂,教師在被激怒的情況下會直接對學生大聲斥責。很多教師不愿調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把責任歸結于學生,拉不下臉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沒有反思自己的意識和缺乏教育機智。
(四)師生互動浮于表面
課堂上教師大多與少數優等生互動,忽悠了大多數學生的發展水平。表層師生互動多,學生的思維開拓和創造力發展不夠。教師追求淺層互動,教學中一個個探究活動接連進行,學生匆忙應對,互動倉促,但實際上只有“生理反應”,不能引發學生“心理反應”。知識方面互動多,能力和態度方面互動少。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時間,更不舍得把時間留給學生展示自己獨特學習方式上。教學中師生間缺少真正的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
二、小學科學課堂紀律管理策略
(一)樹立教師威信
威信對于教師的教學非常重要的,它代表著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信任度,在課堂上,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威信,有利于學生自覺和不自覺接受教育。教師威信的形成必須經歷一定的過程。逐步發展為學生信服的一種力量。教師注意平時的言行,提高教學質量,課前以趣味科學實驗導入;課堂上避免無效提問,并給予學生及時反饋。關愛每一個學生,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并叫出他的名字,這樣學生才會喜歡和親近你,因為他們覺得你也喜歡他們;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應該公平對待,在課堂和生活中都關心、詢問他們,讓每一個孩子感受老師給予的愛,在生活和教學的點滴中樹立威信。
(二)制定必要規則
有效的課堂規則對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維持正常課堂秩序,促進學生學習有著重要作用。課堂規則需要師生共同制定,且合理、民主、公平,既要考慮到教師的需求,還要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樣師生之間就能相互理解與信任,學生更愿意遵其共同制定的規則。例如:1.提前到科學實驗室做好上課的準備;2.實驗時聽清指令后操作,實驗結束后把器材放回原處;3.教師講解和同學發言時側耳傾聽,有不同想法的舉手發言;4.實驗材料使用要看清使用事項并注意安全;5.實驗中絕不與人搶器材,組內成員分工合作。
(三)設置相關問題情境
科學探究以問題為起點,問題是探究活動的源頭,它是探究過程的核心部分。、例如在上《螞蟻》一課時,讓學生自己提出想了解的問題,激發好奇心,學生很快就提出了許多問題:“螞蟻有牙齒嗎?”“螞蟻的眼睛長在哪里?”“螞蟻有幾只腳?”……老師不直接公布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觀察探究。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利用放大鏡等工具對螞蟻進行細致的觀察,發現螞蟻的特征。
(四)注意發放實驗器材的時間及順序
材料的新鮮感會讓學生充分發揮無意注意的作用并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這種沒有強制要求的注意力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善于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層次結構的實驗器材就好比一只隱形的手引導學生走上發現、探索的道路。教師不要一次性就把要用的實驗器料全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不能節省上課時間,而且會把學生注意力轉移到器材上,自制力還不強的他們會不自覺的去擺弄,有時甚至用器材做與課堂實驗無關的事,從而忽視了教師的講課,等到實驗環節時學生已失去興趣,教師就難于駕馭課堂。合理安排器材的發放時間,用材料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就可以輕松的把握課堂秩序,達到有序探究。例如:上《我們知道的磁鐵》一課時,先給學生發一些帶有磁鐵的玩具和第一張記錄表(這些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特點?);學生完成后將第一套器料收回并發放第二套實驗器材(各種形狀的磁鐵)和第二張記錄表(這些磁鐵有什么不同?畫下來并命名)再將第二套器料收回并發給學生一份與磁鐵相關的閱讀資料,找找哪些有磁鐵。三個活動層層遞進,利用材料引導學生思維發展,利用有層次結構的材料,調動學生求知欲,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在課堂研究上,避免課堂的 “亂”而“無序”,從而獲得更多有價值的學習。
(五)注重學生合作學習行為的養成
開展合作學習,發揮小組群體活動的主體功能,互助功能,讓學生共同探究科學的奧秘。如在上《哪種材料硬》時:1.先把學生科學地分組分工,在組內由學生們自己推選出“組長 ”、“記錄員”、“材料員”、“匯報員”等,并根據之后學習任務的不同輪換分工。2.再指導一個小組按分工操作比較硬度實驗,一起觀察、實驗、記錄完成實驗。其余小組在明確了恰當的合作方法后開展實驗。3.合作時,教師要下去進入到小組中間去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并實踐,讓他們盡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4.合作后,匯總學生實驗表格總結發現,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到人多力量大,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并對下次合作產生新的向往。
三、結語
只有正視課堂教學中的“紀律問題”,實施有效的策略才能高效完成科學探究,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養成科學的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提升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章曉軍. 小學科學課堂開放性與良好紀律的處理策略[J]. 2012(6).
[2] 徐文彬,高維.我國中小學課堂紀律研究三十年[J].當代教育科學.2009(05).
[3] 楊曉玲.什么樣的紀律才是良好的課堂紀律[J].基礎教育研究. 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