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慧課堂主要是指借助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支持,將各類新興技術合理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從而實現傳統教學方式的改變,促使教學本身更具表現力,教學課堂更加和諧融洽,學生的洞察力更加突出,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性提升。智慧課堂的構建是實現智慧教育的關鍵性藝術,智慧教育必須借助智慧課堂的方式實現技術和教學的多方面融合,從而實現對智慧能力的有效培養。
關鍵詞:中學地理;“互聯網+”;數字化教學;智慧課堂
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備豐富的理論性知識與操作能力,也就是基礎知識扎實的情況下知識面廣泛,可以達到文理結合,全面性發展,同時還具備知識運用以及創新的能力,在人格方面也比較健全,擁有奉獻精神與合作意識的復合型人才。新課程理念中認為,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講解過程,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分析、驗證、總結的過程。智慧教育屬于教育的過程和境界,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此,探討“互聯網+”背景下中學地理數字化智慧課堂的構建具備顯著教育價值。
一、“互聯網+”背景下中學地理數字化智慧課堂的構建基礎
1.基礎理論
建構主義當中認為學生屬于學習主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就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框架的過程,在“互聯網+”背景之下,教學本質就是建構理論的數字化方向延伸,借助數字課堂的方式改革教學課堂,從而實現學生的完全自主性學習,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可以更好地實現相互交流與相互互動,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學習屬于共同性的,學生可以在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體驗,從而實現知識體系的建構[1]。
2.信息技術的支持
根據“互聯網+”筆記,教師可以借助云平臺、全新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軟件等途徑進行教學。例如,在應用云平臺時,不僅可以有效應用平臺當中大量的教學資源,同時還可以借助平臺中的數字資源實現課堂數據的實時性同步,為課堂講解及時提供相關數據,從而突出教學實效性。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這也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學地理數字化智慧課堂的構建策略
1.挖掘學生興趣
地理學科屬于文力交叉性的學科,在教學特征方面具備顯著的突出性。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師普遍都是片面性地講解,講解材料一般是以靜止的地理圖片、地球儀等為主,講授新知識時學生也無法關聯舊知識,從而導致學習興趣較差、學習難度較高[2]。在“互聯網+”背景之下,教師可以借助數字化的方式豐富教學趣味性,從而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引入數字化的星球系統進行教學,在“水的運動”這一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動態畫面的方式表現水的運動過程,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借助數字化投影儀將平面內容以立體、靜態以動態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實現對學習積極性的培養。
2.突出教學難點
交互式的教學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借助數字化技術可以促使教學過程更具動態化、模擬化的特征,從而將教學內容以動態演變的方式表現出來,不僅可以有效地呈現出相應的知識內容,同時還可以讓知識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提升教材理論的知識形象化與直觀化,從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感知,將部分難度較高的知識點以直觀、簡潔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在“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案例資料,如因琥珀沼澤化的形成導致湖泊魚類大量死亡的事件資料,從而豐富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以及學習態度的優化。另外,教學當中教師還可以借助數字資源包的方式豐富學生的合作,如在“降水的變化和分布”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降水量柱狀圖,同時發放相應的資源包,布置任務并讓學生應用資源包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從而在脫離教師指導之下實現對知識點的探究學習。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中學地理教學當中,課堂教學必然會呈現出更加突出的開放性,認知的活動本身也是大腦開發的過程,在一個接近于真實的模擬情境當中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必然會更加突出。在“互聯網+”背景下,中學地理的數字化智慧課堂教學意義更加突出,可以按照教書育人的目標創設出各種類型的教學情境以及相關教學內容,從而實現智慧型的教學課堂,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性提升目的。
參考文獻:
[1]吳新建.“互聯網+”時代高中地理微課教學模式探索[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23(18):11-12.
[2]丁培林.基于新媒體的中學地理網絡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31(14):41-42.
作者簡介:蔣菲,性別:女,江蘇常州人,1987年出生,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中學二級,常州市麗華中學,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數字化學習。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