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盼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教育教學工作逐漸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這就需要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科特點,發揮學科優勢,采用自主學習的策略輔助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重點探討了自主學習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希望為初中數學教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自主學習策略;初中數學;教學應用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初中數學教學逐漸從過去的應試教育、題海戰術轉變成現在的素質教育。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初中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好當下的知識,還能幫助他們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乃至所有科目的學習中積淀良好的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一、自主學習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初中數學是學生的必學科目,其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應試成績,還和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息息相關,因此,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成為當下初中數學教師關注的焦點。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初中數學教師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能力更是不盡如人意,這些因素又導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低下。基于此,重視數學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也是極其必要的。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的課堂灌輸,也要自主地思考、判斷、分析,唯有此,才能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在面對各種類型的數學題時,不再束手無策,而是更為得心應手。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策略勢在必行。其恰當運用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能調動其學習主觀能動性,轉變其學習態度,使其由以往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策略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師提高重視程度[1]。
二、自主學習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用階梯式的問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初中數學教材的內容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通過精心設計階梯式問題,為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的學生構建分段教學,編排好練習題的不同難度,力求量少而質精,練就練在關鍵內容上,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例如,在學習同底數冪的乘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連續發問:
1.109乘以105是多少個“10”相乘呢?
2.如果把底數10換成3、4、a、b,上述結果是否有變化呢?
3.所有這些算式各自有什么特點?
4.所有這些算式有什么共性呢?
教師不斷發問,引導學生自己去總結規律。但是注意發問要循序漸進,階梯式進行,逐漸由簡單到難,由特殊到規律發展。
數學教學不能只讓學生機械接受課本中的結論,而應該讓學生理解問題是如何產生和解決的,讓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推導過程,經歷知識的再創造。
(二)運用開放式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自由的思維能力,初中數學教學可以將常規的封閉式問題改為開放式的探索性強的問題,打破既定模式,讓學生改變傳統的機械模仿,多角度靈活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函數課程時,老師給出問題:A、B、C、D四個函數具有如下特征:A函數不經過第一象限,B函數經過第三象限,C函數中0≤x≤1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D函數中x≥1時,y≤0。這四個函數的描述都是正確的,請構造一個滿足所有函數性質的函數解析式。
這樣的問題并沒有過多限制,學生可以運用過去學習的知識,綜合地考慮什么樣的答案符合題目要求。開放式問題能夠幫助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調動過去所學的知識,展開豐富的聯想,通過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在開放式問題情境下,學生的數學思維、自主探索精神都得到了良好的培養和推動。
(三)運用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來促進全面能力的發展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需要對學生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教師評價,可以學生互相評價,也可以學生自我評價。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每個學生制定自己專屬的成長經歷日記,日記內容包括:自己解決了哪些難題,自己有哪些獨特的解題方式,印象較為深刻的學習過程,提出過哪些較好的問題,比較滿意的數學作業等等。學生看成長日記的過程,也是回顧學習的過程,既能起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也能夠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可謂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運用自主學習策略來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和優良學習習慣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運用創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張永明.初中數學教學流程研究方法導論[J].大學生教育,2016(11):1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