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體育對于學生的成長更是至關重要。從以身示范法、細微暗示法、正確激勵法和抓住時機法這幾方面分析體育活動德育滲透的方法,并探討了活動中結合梅品文化、實踐上充分發掘內涵和教學時選擇科學方法等將德育滲透到體育活動中的途徑,希望為相關的教學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德育;體育活動;內涵;激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日益復雜的環境下,做好德育工作是一項重大的課題。借助校園梅品文化,將德育融入體育活動中,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身體,更能培養學生頑強拼搏、集體合作的精神,幫助學生養成積極主動、陽光活潑的性格,提高體育活動的質量。
一、體育活動德育滲透的方法
1.以身示范法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嚴于律己,提高自身修養。只有那些朝氣蓬勃、精力充沛的教師,才能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在體育活動中進行德育,學生也能欣然接受,而不是有抵觸情緒。高素質的教師能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在體育活動中,能不知不覺形成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平等互愛,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身體,還有助于學生之間建立起親密的關系,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班級團結有很積極的作用。教師應該通過日常一點一滴的體育活動,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認知,明確和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
2.細微暗示法
在進行體育活動中,細微暗示法是融入德育的常見方法。當學生有打鬧或者不配合活動等不良行為時,教師應該通過細微的暗示,幫助學生認識錯誤,改正缺點,這樣能不傷害學生強烈的自尊心,避免學生進一步產生逆反情緒,通過以情感人,能讓學生從心里認可教師的觀點。對于一些學生在活動中有散漫、消極表現時,教師可以揮揮手,傳遞個鼓勵的眼神,讓學生知錯就改,做一個高尚的人,這些都比直接批評的效果好。
3.正確激勵法
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激勵,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熱愛體育活動。通過語言號召,情緒鼓舞,教導學生正確看待比賽勝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態。對于不愛運動的學生,教師可以激勵學生參加運動,感受體育的魅力,對于愛運動的學生,教師通過激勵,能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享受體育的快樂。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激勵學生時,要對學生進行規則的講述和灌輸,讓學生自覺遵守比賽規則,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要為了勝利不擇手段,也不要因為失敗而垂頭喪氣,養成良好的競爭意識[1]。
4.抓住時機法
教師在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要善于觀察,敏于發現,找到學生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有長處和優點,比如在足球比賽中,對方球員被絆倒后,主動上前拉一把,幫助站起來,這就是良好的體育精神的體現,也是德育精神的示范。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行為表示贊賞,積極鼓勵,讓學生都知道這么做是對的,是值得肯定的,這樣才能體現學生頑強拼搏的價值。
二、體育活動德育滲透的途徑
體育活動能鍛煉學生的身體,培養學生的態度,在與德育教學相融合時,更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鑒于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德育教學的優勢,將其在體育活動中發揚光大,更好地教育學生。
1.活動中結合梅品文化
教師應該將校園中的梅品文化與學生的具體行為有機地融合起來,舉辦一系列的以梅花為主題的活動,打造校園靜態梅品文化。讓校園里有看不盡的梅態梅姿、吟不完的梅詩梅詞、歌不盡的梅韻梅魂,在潛移默化地浸潤中,實現對學生情感、價值、態度的引領。
2.實踐上充分發掘內涵
因為體育活動的種類很多,相應的教學效果也會有所差別,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掘體育活動的內涵,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一般而言,田徑項目,比如鉛球、跳遠等,常常會令學生覺得枯燥,沒有趣味,但是教師應該告訴學生,堅持練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耐力,養成堅韌的品格;籃球、排球等球類項目,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有集體意識,進行合作的同時,增進彼此的感情;散打、跆拳道等武術項目,可以讓學生的體魄更加強健,心胸更加開闊,有正義感和正能量,促進身心共同成長[2]。值得一提的是,校園梅品文化的內涵包括謙雅、溫樸、堅韌、務實,這正和德育的要求不謀而合,所以教師要在體育活動中合理地挖掘這些內涵,做到有機融合。
3.教學時選擇科學方法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應該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并將心理活動與體育活動合二為一,可以豐富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對相關的道理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比如組織學生進行足球比賽,賽前應該列隊練習,這時候能夠培養學生的紀律性,之后和對手相互握手,讓學生知道比賽之外的意義。學生進行接力賽跑時,要互相鼓勵,密切配合,這樣能增進友誼。在室內進行體育活動時,通過對相關器械的保護,能夠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財產的好習慣。對于瑜伽、健美操等體育活動,適當地添加一些音樂,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美感,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做好相關的總結工作,找到每個學生的優勢和不足,并給予鼓勵和指導,讓學生能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體育活動中的德育教學應該結合體育本身的特點,更新體育觀念,以多種形式體現在體育活動中,以便更好地適應體育教學改革。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刻苦鉆研,只有采取科學有效的德育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馬麗.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2]郭佳男.試論中小學體育教育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9):73,75.
作者簡介:彭向校(1987.01—),男,漢族,籍貫:廣東汕尾,單位所在城市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東坑鎮。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