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而言,最重要的過程有兩個。一是“審題”,二是“解題”。審題過程是解題過程的基礎和先導,能否解決問題直接取決于審題的正確與否。如果說審題是學生思維的基礎,那解題能力就是對學生思維的升華,因此在對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解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審題能力;解題能力
一、 審題三步驟
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小學生中很多出現的錯誤其實并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本身粗心馬虎,沒有審清楚問題,很多時候答非所問。在較為簡單的小學運算中,很多學生常常會犯馬虎的錯誤,總在最后運算時出錯,也是審題的問題。審不好題的學生哪怕解題能力邏輯思維再強,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做不好題。要想學生做題的正確率提高,培養出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必要前提。經過實踐,我認為審題中有下面三個重要的步驟。
(一) 讀題
在小學的數學課中的教會學生如何讀題是至關重要的,讀題是審題的第一步,只有走好了第一步后面才能做好。學生通過讀題,能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題意,搞清楚題目中的條件與問題,并且在腦中形成一個大概的解題方向,為解題做準備。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所以讓學生養成讀題的習慣非常重要。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集中力較差,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去認真讀題,特別是一開始的時候每做一題,都要認真讀題,直到明白其中的意思為止。
通過讀題,讓學生明白題意,為進一步的解題做準備。但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讀題方式做出一定的規定。如年齡較小的低年級學生,就可以采用大聲讀的方式,要讀通句子,做到正確斷句,通曉意思。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理解能力較差,這需要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
(二) 圈題
小學生的注意力有限,時常會犯馬虎的小錯誤。還有一些學生,在認真讀題一遍之后卻對問題不得要領,不明白問題在問什么,更不用談其中的解題思路了。
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小學生不懂得抓住題中關鍵字來解決問題。這跟小學生的思維特征也有一定關系的,往往小學生在觀察一道題的時候,能認清整體,卻忽略了題中的細節。如在一道簡單的數學選擇題中:下列等式中錯誤的是:A. 3+11=14 B. 2+7=9 C. 8+7=14很多學生在看到這道題時,馬虎地選了A和B,甚至都沒有看C這個選項就選擇了A或B,這就是在讀題中沒有圈題看清楚題目中的“錯誤的”。所以圈題對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要求學生在讀題時對這一類的關鍵詞進行標注,以提醒自己在做題時要注意。
(三) 定題
所謂定題其實就是擬定做題的方向,在完成看題和圈題兩個步驟。這道題的條件和問題都擺在了學生面前,學生此時要做的就是確定做題的方向。
通過審題,思考題目中所提供的條件和問題之間的聯系所在。將問題中無用的信息條件去除,將有用的條件留下來。
例如:水果攤上有很多水果,梨3塊錢1斤,蘋果5塊錢1斤,桃子6塊錢1斤,櫻桃8塊錢1斤,小華想要買3斤梨和5斤蘋果,請問他一共要花多少錢呢?
在這個問題中,很明顯無用的信息就有“桃子6塊錢1斤”“櫻桃8塊錢1斤”這是明顯的無用信息,所以學生在做題之前就要擬定方向,將這些無用的信息排除,才能有效地展開做題。
二、 解題中存在的問題
數學的解題能力是指運用相關的數學基礎知識原理以及方法,對問題件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解決的能力。解題是數學問題的核心,而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在老師的認知指導下獲取知識、技能和能力,養成個人特殊的數學品質的過程。小學數學是一種認知學習,讓學生在做題解題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運算能力。但是受年齡影響,小學生在階梯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 習慣以點帶面,思維上難以做到整體性與部分的兼顧。
(二) 基礎知識掌握不熟練,對于簡單的公式運用,運算法則沒有做到熟記,難以在運算中做到融會貫通。
(三) 解題思維單一,不靈活。在解題中,往往只能想到一種方法,缺乏多樣性的思維。
(四) 解題中缺乏耐心,一直解不開題目,就會產生浮躁、厭學等情緒。
三、 培養解題能力的方法
(一) 重視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教會學生從整體思考問題
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審題”階段就有所體現,學生通過觀察題目了解其中條件,并且加以與問題聯系起來,進而解題。
但是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往往忽視了問題的整體性,例如對一個物體的體積運算中,出現了面積的單位。敏銳的觀察力,需要學生細心的支撐,所以在平時測驗和練習中要注意基礎訓練和審題訓練,讓學生學會從整體思考問題。
(二) 重視基礎能力教學
要注重“雙基”教學,重視學生的基礎能力。所謂“雙基”,就是指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所以在日常的學習中,教師要重視對書本上的例題的解析,讓學生認真深刻地領會其中蘊含的原理;或者對簡單的公式進行反復強調,如: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以高,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乘以邊長,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等等。這些公式是解題的重要方法依據,學生必須掌握。
(三) 培養解題方法的多樣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要培養學生在日常解題過程中思維的靈活性和解題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鍛煉這一能力,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 一題多問,教師可以采用,同一條件下提出多種問題的方法。例如:有紅花5朵,白花3朵,黃花8朵。就可以多種提問:黃花比白花多多少朵?白花和紅花一共有多少朵?等等這樣的問題,采用多種問法,拓寬學生的思維。
2. 一題多解,這個非常好理解,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很大的幫助。
3. 一題多變,通過改變問題,改變題中的條件,讓學生不斷地適應題目的變化,從題目中尋求解決方法。
(四) 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往往缺乏耐心,對難以回答的問題選擇不了了之,缺乏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尚小,缺乏學習數學的內部動力,所以教師要運用學習的遷移和鼓勵等方法,一開始讓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運用外部動力,刺激學生的起步,然后利用長期的教學引導,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趣味性,進而對數學產生了學習的內部動力和探究精神。
這有利于學生克服在解題中不耐心的現象。
四、 結束語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解題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始終明確,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解題需要正確的審題,審題是為了解題而服務的。在練習中要先重視審題能力的練習,隨著學生成長再逐漸將重心轉移到解題能力的培養上來。
參考文獻:
[1]陳寒.教育學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G·波利亞.怎樣解題[M].上海:上??茖W教育出版社,2002.
[3]趙洪.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J].校長月刊,2005(06).
作者簡介:
馬春蕾,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康樂縣城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