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薄弱,加上在職業學校基礎課相對于專業課不是太受重視,導致學生對于基礎課的學習缺乏興趣和積極性,尤其是英語課最讓學生感到頭疼和厭煩。所以中職英語課堂往往氣氛沉悶,缺乏活力。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改變這種狀態,從學生學習興趣點出發是最好的突破口。本文將通過分析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和思想狀態,查找學生對英語課不感興趣的原因,并研究影響課堂活力的因素等,探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和課堂形式。
關鍵詞:中職英語;學習興趣;課堂活力
一、 影響英語課堂教學活力的原因
(一) 學生的消極心理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中職學校不斷擴招,然而擴招必定伴隨著生源質量的下降。中職生大部分都是各中學淘汰下來的差生,他們的學習基礎尤為薄弱,加上職業學校男生較多的特點,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大部分學生在思想上有誤區,認為在職業學校主要是學習技術,英語不重要,在這樣的氛圍里,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只會越來越低。
(二) 學生基礎參差不齊
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往往差別較大,在中職學生中不乏英語基礎很好的學生,但是也有英語基礎幾乎為零的學生,面對層次差別較大的班級,教師很難把握教學重點,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總會相對較難或者太簡單,使得兩部分學生都缺乏興趣,或者容易產生兩極分化的局面,無法照顧到班級各個層次的學生,因此課堂效果就會越來越差。
(三) 單一的教學方法與評價
現在很多中職英語課堂還是沿用的普通中學的教學方法:注重詞匯、語法的講授,這對于沒有升學壓力而又基礎薄弱的中職生而言相當枯燥。同時單一的終結性的教學評價,通過一張試卷決定學生的成績,也打壓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 激發課堂活力的重要意義
理想的課堂效果應是教師與學生間的良好互動,并且學生應該是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變填鴨式被動地學習為學生主動地去接受知識,并能靈活運用,變為自己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活力的,有感染力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帶動每一個學生投入到學習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 增強課堂活力的策略和思路
(一) 從興趣出發,讓學生愛上英語
1. 上好第一堂課,打破學生原有的刻板印象。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教師能否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和注意力,建立一個良好的起點,第一堂課就是教師成功的第一步。在英語教學中,要把握好學生與老師第一次接觸的契機,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讓學生體會一堂與眾不同的英語課,并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讓學生感到有親和力。讓他們接受這個老師,通過無聲的語言,如教師的服裝、精神狀態、行為舉止等,能夠使學生感到賞心悅目,以此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具有親和力的、值得信賴的第一印象。同時,盡可能地活躍氣氛,在課堂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延伸,講述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以此來消除學生學習英語的畏難情緒,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2. 展現教師的文學修養,使學生喜歡英語。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要展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法,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教師悅耳的發音、豐富的表情、善意的眼神都會給課堂帶來愉快的氣氛,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感染力,與此同時要展現教師的深厚的文化修養和才藝特長,讓學生有獲得感,對老師產生敬佩感,以此感染吸引學生喜歡英語。
3. 用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尊重、關愛每位學生,用愛感染學生。教師不只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同時也應該關愛學生,把教師的愛傳遞給學生,孩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逐漸形成了自我認知和自我意識,開始變得敏感,需要獲得他人的尊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思想和個性發展,與學生保持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關系,才更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 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為課堂注入新鮮感
1. 情境模擬教學法。情境模擬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按照課本中的內容創設一個模擬場景,讓學生扮演里面的角色,進行演繹,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融入課文里的角色,體會人物的情感色彩,達到對語言的深刻理解和運用。并且在這一環節當中,不少學生表演時帶有不同風格的表演色彩和喜劇效果,會帶動課堂的氣氛,將大家的興趣點和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中,對課堂內容產生興趣。
2. 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主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圍繞課堂上的某一個項目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通過指導、示范,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項目的討論,以相互協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最終使學生自主地完成一項學習任務。例如在學習有關中外節日的英語知識時,例如我們可以制定一項關于“Festival”的項目,將班級分為幾個項目小組,各小組分別負責一個節日及相關英語知識的介紹,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資料搜集和查找相關文章,了解各國外節日的文化內涵,甚至可以做成PPT形式,最后在課堂上在全班范圍內進行項目匯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主動地進行了知識的了解和學習,并歸納整理,還和其他小組進行交流互學,與教師在課堂上簡單機械地講授課本知識相比,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3. 競爭激勵教學法。競爭激勵教學法是在日常教學中通過競賽等激勵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語言、行為、動作等調動學生的學習和參與活動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例如在課堂上組織各種有關本課內容的知識問答比賽,凡參與或獲勝學生均可按不同分值計入平時成績,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才能使課堂氛圍在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中進行,保持活力;活力同時也來自改革創新,只有不斷摸索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保持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志鑫.培養英語興趣 快樂自主學習[J].新課程(教師),2010(01).
[2]姚紅霞.創新教學理念,優化中職英語課堂教學[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07).
[3]徐英子.培養職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嘗試[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05).
[4]陳玉.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4(20):101.
[5]石霞.主題統覺測驗的研究與應用現狀[J].校園心理,2011(9).
作者簡介:
劉曦,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工業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