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化,中學物理教學提出培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本文就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內容及不足進行分析,提出借助實驗教學和引入比較學習法及科學創設教學環境等教學措施,以全面優化我國中學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核心素養
中學物理教學中,核心概念教學作為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學生物理知識體系的基礎元素。目前,從培育學生核心素養角度,我國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仍存在諸多不足,需要引起有關教育學者高度重視。
一、 物理核心概念教學要求內容
首先,教師在進行物理核心概念引入時,應引導學生清楚引入原因,以及此概念是如何被提出的。
其次,教師應教授學生此核心概念研究要求,包括研究手段方法,實驗方法,結果分析方法,物理事實和所產生的物理現象等。
再次,教師應教會學生通過理解實驗所得出的結論,使學生對于物理核心概念定義及規律能進行必要闡述。
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物理核心概念深入思考,了解其意義,適用范圍,適用條件等。
二、 目前初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學缺陷
(一) 教師方面
目前,許多中學物理教師對物理核心概念教學意識不足。部分教師對物理核心概念教學重視程度不夠,仍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使核心物理概念以枯燥的字符、公式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對此無法產生學習興趣。使得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沒有在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中充分顯現。并且,許多教師在進行核心概念講授時,只講解概念的表面意思,而忽略了對此深化內化的教學,許多學生無法真正理解該物理概念,對培養學生產生科學的物理思維,嚴謹的物理科學探究態度產生不利影響。
(二) 學生方面
在學生方面,由于物理概念具有復雜、抽象、難懂等特點,學生自身又缺乏物理觀念,使得許多學生在學習物理核心概念時,遇到理解困難的部分便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使物理概念僅以一串毫無意義的文字符號形式印記在學生腦海中,而無法對其進行深入理解。并且,許多學生由于受個人經驗影響,對許多物理核心概念具有不正確的“前概念”理解,且這種理解形式在其腦海中根深蒂固,不易轉變。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核心概念正確深入理解難度加大。
三、 在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辦法分析
(一) 借助實驗教學,扎實核心概念
實驗教學作為中學物理教學的一種常見教學方式,能有效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科學探究精神以及動手實驗操作能力。在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中,合理借助實驗教學方法,充分迎合目前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學生通過大量實驗猜想,設計實驗以及動手實驗,對實驗現象進行直觀觀察,使其對核心概念理解更為具體化,并產生扎實記憶。例如,在講解“力”這一概念時,教師通常會通過手提水桶等舉例說明力的作用,然而,學生對于“作用”這一抽象概念理解不夠。在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手拉彈簧實驗,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看到力可以將彈簧拉長,進而產生力可以改變物質形態的物理觀念。有利于學生對其進一步的理解學習。
(二) 引入比較學習法,深化核心概念理解
在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中,許多學生對一些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腦海中具有“前概念”意識,不能明辨并進行區分。在此,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適當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積極表達自己對物理概念的不同理解。在此過程中,有助于學生區分易混淆概念,并對其進行理解深化,同時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思辨能力,使學生產生學習互助精神。素質教育在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中充分突顯。
(三) 創設教學情境,內化核心概念
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中,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借助為學生構建感性認識教學形式,內化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師通過創設一定教學情境,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走向,進而增強學生物理觀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例如,在講解“磁場”這一概念時,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切身感受到“磁場”的存在,因此對其意識模糊。教師可以創設“風吹柳樹”的情境,使學生通過風吹動柳樹枝葉擺動而感受到風的切實存在,進而聯想到磁場也是如此。通過學生對其產生感性認識,進而再進行“磁場”這一概念的理論講解時,教學效果顯著增強。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背景下,中學物理概念教學在要求傳授學生物理概念基礎知識的同時,深化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結合素質教育培育目標,培養學生構建物理知識體系,使其物理綜合素養得以全面發展,為學生今后更深層次物理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銀海,田方嫻.基于物理核心素養,反思概念和規律的教學[J].中學物理,2017,35(09):26-27,30.
[2]余友煌.如何在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240.
[3]劉玉俠.淺談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6(10):84-85.
作者簡介:
崔薇,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