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
摘要: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因為提供醫療服務所產生的人際關系。目前,我國的醫患關系并不和諧,醫患糾紛時有發生。作為社會人際關系中的必然成分,唯有和諧醫患關系才能提高社會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對醫學生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是基于醫護人員醫患溝通能力培養源頭的審視與考量,提出的建設性對策是:把培養醫學生崇尚醫德的高度責任意識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第一要素;把培養醫學生待患如親的情懷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信任基礎;把培養醫學生敬畏法治的心理基礎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紅線意識;把培養醫學生良好的履職習慣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醫患交流溝通能力 第一要素 信任基礎 紅線意識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024-02
在社會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特別是在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現下,各種社會關系都在發生著程度不同甚至是顛覆原有觀念的變化,其中的醫患關系,就是國人醫療保健和自我權利保護意識增長所凸顯出的問題,而且成為社會中人際關系的熱點性和焦點性問題,甚至大有影響社會和諧關系建設的嚴峻態勢,如何改善這種在社會發展中所形成的不良的醫患之間的關系,成為困擾醫療衛生工作質量提高的重要性問題。多年以來,我國的醫務工作者與社會各界都因此作出了積極的努力,也因此收獲了一些顯著的成效,促使醫患之間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醫學生的培養是對準醫護人員的培養,對于他們進行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培養,即追根溯源的未雨綢繆的培養,需要在醫患關系總結吸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對醫學生們在此方面的能力建設,然而,在這項復雜并系統的建設中,是需要端正對醫學生培養的“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的態度的,即醫學院校不能僅僅重視給予醫學生醫護技術的培養,而忽視醫患關系交流與溝通能力的培養。把培養醫學生崇尚醫德的高度責任意識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第一要素;把培養醫學生待患如親的情懷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信任基礎;把培養醫學生敬畏法治的心理基礎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紅線意識;把培養醫學生良好的履職習慣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職業素養,這四方面對策的提出是加強對醫學生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建設性對策,旨在引發醫學院校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引發醫學生們對提高醫患溝通與協調能力建設的自我反思,強化醫學生們在處理醫患關系上的自覺性,掌握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的能力,為醫患關系的和諧奠定良好的基礎性條件。
一、把培養醫學生崇尚醫德的高度責任意識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第一要素
醫護人員的天職是救死扶傷,醫德和醫療技術構成醫生履行救死扶傷天職的必要條件。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實際生活中,一些職業醫生由于受到拜金主義的影響,價值觀發生了嚴重的扭曲,導致醫德滑坡,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人際和諧關系的構建,致使應有的和諧的醫患關系受到了損傷,這樣的情況也影響到了在校學習期間醫學生的醫德責任意識的形成。如果醫學生的醫德教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導致一些在思想上沒有端正醫德責任意識的學生帶病上崗,醫患糾紛也會因此埋下隱患。所以,要把學生們的醫德建設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要抓實抓好抓出成效,這既是對學生們負責任的態度,更是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培養醫學生崇尚醫德的高度責任意識要抓好兩個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是培養醫學生對醫療技術的精益求精,要刻苦學習、動腦思考、積極實踐、求真務實、嚴格自律地提高醫德和醫療技術,養成治病救人、做人做事一絲不茍的作風,這樣培育出來的學生才不會在為人做事上出現瑕疵,才不會在工作中授人以柄,才會對患者誠信,才會在醫患之間成為有信任度和有能力溝通協調者。另一方面是培養醫學生廉潔從醫,唯有做一名廉潔自律的醫生,才能夠堅守住醫德的要求。因此,要讓學生們在學習期間多了解一些醫德方面的正反面事例,讓這些經驗教訓成為感召學生們的良知、增強學生們的醫德、凈化學生們的心靈的活教材,讓維護醫術的圣潔與榮譽在學生們的內心深處生根發芽,成為根植于學生內心之中的基因。
二、把培養醫學生待患如親的情懷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信任基礎
醫者仁心,才會有慈悲同情之意,才能夠發揚救死扶傷的精神,所以要想在學習期間幫助學生們提高與醫患溝通協調的能力和水平,就需要幫助學生們達到愛民如親的思想境界。
要讓學生們肯于站在患者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在教育中我們要善于培養學生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相同的問題,尤其是要善于站在不同觀點的人員的角度,甚至是對立面人員的角度來認識問題,這樣既會使我們的學生在認識問題、處理問題上有一個廣博的視角,又可以在換位思考中增強對問題方的了解和理解,從而使問題在捭闔中得到圓滿解決,也就會讓學生們在走上工(下轉第23頁)(上接第24頁)作崗位后能夠很好地解決必將面對的醫患關系的問題。二要讓學生們養成一視同仁的心性。要強化博愛教育,讓醫者仁心真正成為學生們的本性,使他們無論對于貧富、貴賤、遠近等不同層面上的人,都能夠賦予其同樣的關注與愛護,都能夠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予以關懷,這樣在學生們的心境中就會培樹起一視同仁的心性,就會在工作中成為醫患建立正確關系的引領者,就會成為學生們處理醫患之間關系的心因性基礎。
三、把培養醫學生敬畏法治的心理基礎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紅線意識
要強化對學生們的法制宣傳,要通過有效的法律教育培育學生們謹慎執業按程序和規律辦事的主觀意愿,以此幫助學生們提高綜合素質,促使學生們在今后的健康成長。
一要通過法律教育讓學生們能夠真正明確作為醫生應有的權利和權力。讓學生們知道什么能為、什么可為、什么可能為,為此既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們建立應有自我的維權意識,又可以建立正確的維護他人合法權利的意識。二要能夠幫助學生們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隨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逐步發展,依法治國已經成為國家的發展戰略,因此,不具有法治意識的醫務工作者是不能適應今后社會發展需要的,在面臨醫患之間的關系問題的處理上就會喪失處理問題的主動權和有利態勢,這是不利于學生們健康發展的。所以,強化對學生們的法制教育,就能夠在客觀上來提高學生們的整體能力建設,讓學生們掌握立身處世的根本要求。可以說對學生開展必要的法制教育不僅是發展的需要,更是為了讓學生們樹立底線思維的能力的需要。
四、把培養醫學生良好的履職習慣作為提高其醫患交流與溝通能力的職業素養
培養醫學生良好的履職習慣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以下方法可做參考:一要從先行介入的方法入手,醫生要幫助患者及其親屬獲得適時的知情權。要教育學生們樹立并堅持先行介入的工作法,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使這種工作方法成為學生們的習慣,成為在走上工作崗位時能夠牢牢把握的處理醫患關系的先機。二要幫助學生們養成收集與保存有效資料的習慣。要從學習中的細微入手,敦促學生們把以往的資料收集整理、編類保管,并使之成為學生們良好的學習和工作方法,久而久之,就能夠讓學生們重視對已形成的原始資料的整理與保管的習慣,從而讓細節成為決定學生們成敗的關鍵,成為幫助學生們處理醫患關系的抓手。
三要幫助學生們樹立敢于直面問題的信心和勇氣。要激勵學生們刻苦學習和努力專研的激情迸發,使之成為真材實料的醫者,樹立自信心;幫助學生們培養在面對問題時做好準備的能力,讓事前的有效準備成為處理問題的有利條件;幫助提高學生們敢于并善于表達的能力,會具有坦率自然表達能力的學生成為能夠與患者及其家屬開展良好溝通與交流的行家里手。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