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琴
摘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的新亮點。創新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評價形式,拓寬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動員學生開展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尤為重要。本文就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創新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創新對策
一、提高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是中等職業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特征之一。通過語文的綜合實踐,學生可以發展自己的綜合語言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促進學生語文的全面發展。例如,劇本表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針對的是民航的學生。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綜合表達能力;學習如何通過語言和身體動作準確表達情感,并改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團隊合作及分工的精神;同時,鍛煉膽量,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按照如下步驟開展:第一,選材:學生自主從身邊和社會上熟悉的故事中選材,教師對選材進行指導,確定劇本的題材。第二,編寫劇本:學生收集素材,自由討論,確定主題思想,討論之后由學生完成劇本的編寫。教師對劇本進行修改。第三,分配工作,一個劇本需要多個角色來完成,大家推薦出總導演,由導演負責人員分工,教師在這個過程要做好引導工作,使大家明白團結合作的力量。第四,排戲:由學生自己組織排練,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指導大家。在此過程中,每一句臺詞的表達和每一個動作的表現,都可以讓大家體會語言和表演的藝術魅力。第五,演出:經過反復的排練,在課堂上讓學生完整地呈現表演,利用學校和社會各種演出的機會,讓學生參與演出,增加學生的社會經驗。第六,評價:演出完后,采取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定。
二、創新教學內容,挖掘“三種生活”,融入區域和傳統文化特色
首先,挖掘“三種生活”是創新教學內容的基石,即從“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中確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內容,創設活動情景。
校園生活,學生就在其中,每周都有豐富多彩的俱樂部活動。共性和個性突出了問題和現象,有價值被確定為語文實踐活動主題內容的也不少,例如,中職生普遍被人為貼上“三差”標簽,即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差、心理素質差。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重建自信,我們設計了以“我為自己正名”的綜合實踐活動。例如,對生活費用沒有計劃的學生,每周都有隨便消費的學生,到后期就靠借用來維持的現象。為了使學生能夠合理消費,科學規劃,我就設計了主題是““生活費都去哪兒了”的實踐活動。
社會生活,我們必須選擇最貼近學生的活動,因為學生畢竟不是社會人,從學生的社會生活中探索活動的內容,設計和開發活動,促進學生注重社會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變得親切鮮活和有價值。例如,人們的生存空間與日俱增地受到各種威脅,白色垃圾、霧霾、水污染等困擾著人們,為使學生熱愛家園,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并熱心公益活動,增強社會責任和環保意識。據此,我們設計了一個以“環保”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職業生活是職業學校學生的未來生活。目前,中等職業學生只是“準專業人士”。從與學生相關的專業和職業精神中挖掘活動內容,設計開發活動項目,鼓勵學生熱愛專業,培養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提高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讓語文知識服務于專業教學,讓語言綜合實踐活動幫助發展專業能力。例如,設計以“我的專業認知學習”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介紹專業,了解專業前景,尋找優秀畢業生、行業技術能手等系列活動,以幫助學生建立專業的自信心和凝聚專業學習動機。初步建立職業定位。其次,融入區域和傳統文化特色。
區域和傳統文化的融合是創新教學內容的一個特征,即根據區域和傳統文化,設計活動項目,創建事件場景來確定活動的內容。
對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弘揚國粹,傳承國學,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們要充分利用對聯的文化資源,據此設計以“對聯知多少”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相關區域參觀學習,搜集整理,展示交流。以期達到以“聯”養德,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效果;以期達到感受語文學習無處不在,傳統文化歷久彌新,魅力無限的效果。
三、創新評估形式,實施多元化評估
對中職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對提高師生開展綜合語言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中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應結合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使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參與其中并實施多元化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實際操作時要更多地關注過程。因為,中職學生的“三差”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放寬尺度以關懷、鼓勵為原則,只要學生參與進來了,就要肯定他的態度是積極的,就要肯定他的心態是陽光的,就要肯定他的情緒是快樂的。設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初衷就是讓學生獲得體驗,獲得經驗。看重并關注過程,實踐即熏陶和培養。讓學生和教師參與評估,特別是要突出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根據學生的活動和學生之間的關注和信任,每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在參與態度、與人合作、個性展示、小組貢獻、收集資料、展示成果等方面都有認知、體驗和感受,大膽地說出來,找回“我的自信”“我的亮點”。小組評價,前提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基于小組之間的對抗競爭,在搜集整理、分析歸納、口語表達、實踐應用等方面進行“星級評定”,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
結束語:
綜合語文實踐活動課作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的新亮點,具有廣闊的發掘,開發和創新空間,創新教學形式,創新教學內容;實施多元化評估,創新評估形式,對拓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領域,激活語文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潔珊.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究[J].文教資料,2013 (1).
[2]劉松明.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設計初探[J].現代語文,2013 (2).
[3]孫旭紅,俞冬偉.3D式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 (35).
[4]劉艷芬.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教學探究[J].語文學刊,20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