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志艷
摘要:在現代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十分注重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它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促進個人終身發展和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分析梳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能夠使數學教學實踐向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和進步。本文即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為論述對象展開具體分析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構成要素分析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學生發展的核心數學素養,不是在當年學業考試成績中的反映,而是在他們未來的成人生活和職業中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不再是僅僅局限于眼前的、短暫的教育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即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必須具備的數學品格和關鍵的數學能力。數學核心素養的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學建模、數據分析六大部分,總而言之即:能夠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問題,在問題觀察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數學抽象、直觀想象等素養;能夠用數學的思維去分析問題,在問題分析的實踐中發數據分析、展數學運算等素養;能夠用數學語言去表達問題,在問題表達過程中,發邏輯推理、展數學建模素養。即通過看、思、表達等來完成數學學習的任務。
二、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分析
(一)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直觀想象素養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關鍵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的密切關系,能夠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并通過直觀想象來理解數學問題。
例如在學習《1-5的認識》實踐中,我們將學習內容與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化情境相聯系,通過多媒體畫面展示,一條活靈活現的小蛇展現在同學們的眼前,一只小蛇細又長,學生們在認識“1”這個數字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字1表示的數量,同時在說到1的時候能夠想象到1的形象;兩只老虎跑得快,觀察老虎的數量,觀察數字“2”的寫法,在認識數形的同時,感知數的概念。學生在認識數的過程中,既能夠有效地獲得數形感知,同時能夠有效地掌握數的內涵,培養學生在認識實踐中能夠通過生活中現象去抽象出其中的數學問題,并且能夠通過直觀想象獲得對數學問題的有效感知過程,使學生在數學學習實踐中能夠培養起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問題的習慣,看到一個現象,能夠嘗試著將之與數學問題進行有效地聯系,抽象出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并能夠通過直觀想象和聯想去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在學生的用心觀察、直觀想象的實踐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用數學的思維去分析問題,培養學生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素養
數學思維即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和學習實踐中,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形式。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通過觀察形狀、對應、空間、方位、分類、比較、排序、圖形、拼擺、實驗、猜想等學習實踐的開展,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素養。
例如在學習《小數加減法》的實踐中,我們利用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元角分知識引導學生展開數學學習實踐,元角分單位不統一,利用生活中的矛盾現象來引發學生的思考認識實踐過程,讓學生在數學認識的過程中,通過數據分析、數學運算等形式的分析理解和概括,實現對學習內容的有效理解和認識過程。
(三)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素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通過創設問題性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起點,讓學生在思維和意識中建立起數學模型,并通過邏輯推理、最終獲得求解驗證。數學建模的過程亦是提取加還原的過程,學生在經歷建模的過程后,更多地要注重模型的多重表征形式,包括模型的還原、生活化等。
例如在數學學習實踐過程中的方程問題、找規律問題,數的運算:a+b=c,c-b=a,c-a=b,四則運算定律:a+b=b+a,a+b+c=a+(b+c),ab=ba,(ab)c=a(bc),a(b+c)=ac+bc;數量關系式等,通過用數字和圖形等來表示有規律的數列或圖形這是小學數學常見的數學建模形式,在建模的同時與邏輯推理形式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建模的過程中,進一步展開邏輯推理分析,讓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數學建模、邏輯分析等形式對數學問題能夠用數學的語言去展開有效地表達。
總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包含多重構成要素,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通過具體的教學實施、展開有效地教學滲透,在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基礎上,讓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實現形式的多樣化、方法的有效化。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分析[J].趙亞馨.學周刊.2018 (24)
[2].論數學素養的內涵及特征[J].康世剛,宋乃慶.數學通報.201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