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那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而且學校內部的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在這一過程中也面臨許多問題。在這一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不同層面的學習需求,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逐漸發(fā)展成我國先進的教育教學模式,對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質量產生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見,現(xiàn)代教育者需要搭建數字化教學平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教育資源,更新和完善我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教育;微課程;翻轉課堂
眾所周知的是,翻轉課堂主要作為一種手段而存在,其主要作用就是增加師生互動的程度,為每一位學生提供發(fā)展空間,可以在大數據的保存和記錄之下實現(xiàn)隨時復習或補課。在實現(xiàn)課堂翻轉后,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可在這一模式下與學生實現(xiàn)近距離的一對一的交流,而且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請教老師疑惑的問題,在教師的講座或演示之下,學生可以積極開展小組討論,不僅要加強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1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現(xiàn)狀與不足
1.1 教學手段沒有差異性
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逐步加快,大部分學生在高中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但是,由于生源不同,學生入學時計算機應用能力存在很大差異,這給一線教師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也是一線教師必須正視的問題。其次,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對計算機應用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如何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取得最好教學效果,也值得教師進行深入探討的問題。
1.2 教學內容沒有跟進時代步伐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很多學校的大部分學生都對計算機基本操作具有深度的了解,而且在互聯(lián)網應用等方面也掌握得不錯,由此可見,我國絕大部分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還是處于較高狀態(tài)的。但是,在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下,就很容易限制了學生對新技術發(fā)展的計算機具體需求,尤其是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加以改革的背景下,如果學校無法適應這一趨勢,就難免會落后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水平,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
1.3 課程體系設置沒有跟專業(yè)結合
除此之外,學校內部的很多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計劃都沒有立足于對實際情況的研究,尤其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忽視了專業(yè)課程與計算機的結合。但是這一模式會阻礙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只有學生進入社會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都離不開計算機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所以教育的具體過程必須要與計算機的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在這一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專業(yè)制定培養(yǎng)計劃的同時,兼顧專業(yè)課與計算機的結合,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加深對于計算機技術的了解與掌握,為社會培養(yǎng)全方位發(fā)展的人才。
2 翻轉課堂教學
2.1 翻轉課堂概念
翻轉課堂主要指的就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學習時間,逐漸做到以學生為本,確保學習的決定權由學生掌握,提高翻轉課堂模式的靈活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人員還需要結合互聯(lián)網時代的具體特點,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再配合互聯(lián)網上豐富的在線課程,逐步完善和發(fā)展我國的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由此可見,翻轉課堂主要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的一次挑戰(zhàn)和沖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也得到了徹底轉變,同時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模式和管理模式也逐漸發(fā)生了改變,需要我國各大學校和相關機構加大對其的研究力度。
2.2 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
2.2.1 教學準備
(1)首先需要制定教學計劃,這主要是因為教學計劃涉及到課程的具體規(guī)劃,教師需要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和過程設計閘門開研究,也要兼顧到對學生作業(yè)、課前測試和課后復習的考慮。
(2)在開展教學視頻制作的時候,需要對每節(jié)課的視頻進行錄制,然后嚴格按照教學內容進行分階段處理,立足于對實際情況的研究,固定課程的視頻時長。
(3)教師還需要做到對各類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因為現(xiàn)階段學校的課程 的內容都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對這部分資源進行分類和重組,整合某些針對性的教學資源。除此之外,可以了解到的是教學資源主要包括翻轉課堂的 PPT 和課前測試等內容,在教師的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應用大數據基礎下的BB教學平臺,為學生自動制定學習目標和任務,切實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還需要針對教學視頻,進行具體地制定課前測試和課后作業(yè)的完成計劃,在進行設置課前測試的時候,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學習進度,在此基礎上合理地設計練習題的難度,既要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要加強教學效果。
2.2.2 課前學習
(1)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積極利用BB平臺,展開自主進行進行學習,立足于對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的了解,盡力滿足學校和教師提出的具體學習要求。在進行視頻觀看的時候,需要注意時間的安排,合理地快進或者放慢,如果遇到不理解的難題需要暫停視頻進行思考。
(2)學習交流的時候,需要對交流探討環(huán)節(jié)進行具體設計,既要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交流,也要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之外,學生主要可以利用BB平臺、wiki等社交方式進行交流和討論。
(3)學生需要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根據BB平臺中設置的具體內容,嚴格按照網絡上的教學視頻來完成作業(yè)和聯(lián)系。
(4)在搜集素材的時候,小組需要進行實時討論,在此基礎上,每個小組長需要為每一位組員分配學習任務,進行素材的搜集。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將搜集到的素材展開處理,積極投入到相對應的課堂活動中去。
2.2.3 課堂活動
(1)問題探討的時候,學生需要將自己在觀看視頻的時候遇到的問題,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如果小組內無法解決,就需要詢問老師。
(2)在進行獨立制作的時候,學生需要嚴格根據教師的要求,制作相應的視頻,提高學生的自制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小組合作的時候,教師必須要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分組,安排好合適的規(guī)模,在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下最終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2.2.4 評價反饋
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必須要走向多元化,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發(fā)揮評價作用,保證評價過程的公平公正,借此來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翻轉課堂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上交流,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知識鞏固。教師同時也必須重視具體地教學內容設計,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現(xiàn)代化與多元化。
3 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過程是極為緩慢的,需要教師和學校注入極大耐心,保證翻轉課堂的設計過程嚴格遵循教學本質,提高具體地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找到最好適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Gregory Mason. Inverting(Flipping)Classrooms-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Z].2013.
[2]Gerald C. Gannod .Using the inverted classroom to teach software ngineering.2008.
[3]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2012.
[4]馬秀麟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
課題名稱
翻轉課堂應用于我院高職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課題批準號:YB2016-17
(作者單位:錫林郭勒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