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敏娟
摘 要:班級文化是指通過班級所有人員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等多種內容,體現的是一個班級的價值觀與態度。素質教育將“育人”放在“教書”之前,所以班主任也需要通過建設特色化班級文化來約束本班學生的行為、思想,讓初中生在一定的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約束下健康成長。其中,小組合作式自主管理模式能夠增強初中生對班級特色文化的認同感,所以是建設班級特色文化的基本方式。從構建班級小組、提供創造機會、展開小組評比三個角度來分析小組合作式自主管理模式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的應用。
關鍵詞:班級特色文化;初中;小組合作式;自主管理模式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最關鍵的成長時期,許多學生會出現叛逆、厭學、孤僻等各種成長問題,班主任的德育引導與班級管理將直接影響著初中生的成長變化。其中,班級特色文化屬于精神層面的班級建設內容,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與心靈產生一定的啟發與熏陶意義,所以班主任應以特色化班級文化來優化學生的思想品質。而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班級文化對學生思想、行為的約束與熏陶作用,班主任便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式自主管理模式,讓初中生成為建設班級特色文化的主人公,使其在自主建設與主動維護中實現人生成長。
一、構建班級小組
構建小組是實施小組合作式自主管理模式的基本前提,也是初中生參與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基本方式。班級文化,類屬于集體文化的一個種類,以班級小組來實施建設活動,便于初中生形成集體觀念,規范班級特色文化內容。
由于班級特色文化與初中生的文學修養與藝術水平為主,體現的是初中生的精神世界與文化感受能力,與初中生的學科成績關系不大。所以,在構建班級小組時,筆者是以“學生自愿分組”的方式進行的,學生可以選擇與自己關系較好的同伴。之所以要強調“學生自愿”分組方式,是因為大多數初中生會與自己志同道合,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成為好朋友,將關系和諧的學生分為一組,更易于激發出他們的創作熱情,也更易于形成小組內部文化,豐富班級特色文化內容,為充分發揮初中生的想象力與創作力做好充足準備。
二、提供創造機會
班級特色文化,重點在“特色”,即獨屬于本班級的班級文化。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特色文化建設活動中,教師應該給每個小組留出同等的創造機會,讓學生小組在明確任務下展開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同時,為了促使班級文化走向特色化建設之路,教師必須要放手、放權,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
象力。
筆者會充分利用教室內部的每一個角度來建設班級特色文化,而且也會給每個小組建設班級文化的自主權。比如,本班有一個小組十分喜歡養殖綠植。在建設班級文化時,這個小組希望筆者為其提供綠植種植角,以此來建設“綠色教室”,給班級增加生機勃勃之色,緩解學生的視力疲勞感。再如,也有一個小組十分喜歡古典文化,所以他們利用教室墻壁繪制了一些“古風人物”,豐富了教室墻壁內容,讓教室變得生動、形象。面對每個小組所提出的有價值的班級文化建設意見,筆者會充分肯定,鼓勵初中生大膽創造。另外,本班每個小組都有獨屬于本組的文化成果展示欄,展示了各個小組的組名、口號等基本內容,用來展示各個小組的文化建設成果與設計理念。同時,小組還可在展示欄中標注每個組員在建設班級文化活動時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以此來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
三、展開小組評比
初中生是一群爭強好勝的學生群體,良性的競爭氛圍不僅不會打擊學生建設班級文化的積極性,還會讓學生進入備戰狀態,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活動之中。對此,教師可適當展開小組評比,用評比來展示小組的創作成果,使學生意識到本組與其他小組的差距,促進學生小組在反思中取得進步。
比如,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的過程中,筆者鼓勵所有班級小組自行制訂班級規章制度,思考初中生在紀律、衛生、衣著、裝扮等方面的行為規范,制訂相應的管理與獎懲措施。待小組內部完成制度制訂之后,筆者會組織“小組評比大賽”,要求學生展示本小組的思維成果。小組輪流展示,展示完畢之后,筆者會與全班學生一同評選出“最合適的規章制度”,各個小組成員不可選擇本小組的作品,以便保證公平與評比的有效性。在統計票數時,筆者也會隨機抽選兩名學生“唱票”“記票”,保證整個評比過程的公開化、透明化。最終,本班會以得票數最多的小組所制訂的規章制度作為本班班級制度文化的基本內容。實踐證明,以學生自己設計出的班級文化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學生會自覺維護、主動改正。
總而言之,班級文化是建設校園文化的基本載體,班主任應該結合學情,充分發揮初中生的管理才能與創造才能來組織小組合作式自主管理活動,讓學生成為班級文化的建設者、受益者與維護者。
參考文獻:
[1]鄒慶娟.小組合作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
[2]謝海燕.初中學生班級自主管理實施策略的實踐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