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禮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實施,大部分課堂已做到了“以生為本”“以學為本”,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過程,但是學校的德育工作,長期以來仍停留在說教式和被動接受,更多地關注學生外在行為習慣的養成,而忽略學生內心世界,忽視學生的親身體驗與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因此,加強德育體驗是德育尤其德育課程中重要的思路和方法,是一種科學而人性化的德育方法。
關鍵詞:德育;體驗;活動
加強德育體驗旨在引導學生進入德育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有所思、有所想并有所行動?!奥牭降娜菀淄洠挥杏H身體驗的才刻骨銘心,終生難忘。”這句頗有詩意的話應成為“德育體驗”的生動宣言。作為人生成長中的一個重要時期,初中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學生德育體驗,提升學生德育素養與效果,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及人生都有深遠意義。
一、以課堂為主陣地,凸顯德育體驗主渠道
課堂是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學校德育和學生品德形成的主陣地。思品課擔負學校德育的主要職責與使命,初中道德與法治與原思品課相比,增加了“運用你的經驗”“探究與分享”“閱讀與感悟”“拓展空間”等課程板塊,就是突出學生的生活、突出學生的實踐、突出學生的體驗。如七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每一課的內容都是面向學生真實的生活,直擊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問題,創設德育的情境。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讀課本,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去體驗、去探究、去內化,進而形成良好品質。如通過體驗有關生命、交際的話題,從而知道生命來之不易,懂得敬畏生命,學會與人為善正確的交往。而人教版九年級教材“責任與使命”,重點在引導學生學會責任與擔當,培養學生這一核心素養。
二、以德育活動為引領,開辟德育體驗新思維
1.開發利用本土資源,培育德育體驗的土壤
充分挖掘本地豐富的教育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鄉土文化、紅色文化等。筆者所在的鄉鎮,可以利用好“界石鋪紅色教育基地”的本土資源,每學期舉行“重走長征路”系列體驗活動,通過重走紅軍長征路,觀看紅軍長征過程中的歷史資料,聽導游講真實的歷史故事,集體齊唱紅色革命歌曲等切身體驗,緬懷革命先烈們艱苦奮斗、英勇無畏的長征精神,從而知道熱愛祖國、珍愛和平、珍惜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
2.開發挖掘校本課程資源,拓寬德育體驗新渠道
通過道德與法治大講堂、勵志教育、社團活動等校本課程,讓學生寓德于樂,在真正的德育體驗中感受熱愛、感恩等傳統美德,在自我特長彰顯的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貼近學生生活,挖掘存在的體驗元素。如我校開展的“道德大講堂”活動,分期傳授中國傳統文化,如講到“孝”時,第一個環節是“傾聽愛”,老師首先播放背景音樂和視頻資料,烘托氣氛,讓學生深刻領會父母對我們的愛和付出;第二個環節是“分享愛”,引導學生講述自己平時和父母相處時的點點滴滴,同學們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說到動情之處,有的同學忍不住抽噎了,借此情境,老師抓住機會進行了追問:“如果此刻,父母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們說什么?”第三個環節是“愛要大聲說出來”,請同學們把自己對父母的愛表達出來。第四個環節是“我思我行”,繼續播發PPT“跪羊圖”“烏鴉反哺”,自然界的動物都知道回報父母,我們能為父母做什么?愛要落實到行動!老師的作業,是讓同學們利用周末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通過這些活動,讓同學們真正體驗愛,學會了理解與感恩,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和踐行者。
3.開展社會實踐,進行真實生活體驗
讓學生深入社會、走進生活,進行各種各樣的生活道德體驗。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向不文明告別,爭做文明市民”開展學生志愿者活動,開展“家庭禮儀與社會禮儀”,開展研學旅行、紅色教育等德育實踐活動等。
三、以網絡教育為載體,搭建德育體驗新平臺
積極開發網絡研究,開辟“互聯網+新德育”的新形式,進行學生德育的體驗與實踐。如通過網絡開展的“每周好學生”事跡推介活動,每年一次“優秀好少年”的網絡評選等活動,形成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效結合。
四、以師德師風為抓手,做好德育體驗的保障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高業精的良師
《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加強這一工作提供了指南。教師的言行是學校的一面鏡子,是學生的榜樣。要真正實現“德育無痕”,達到“潤生細無聲”的效果,就要抓好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依法執教,讓教師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影響學生的心靈。
2.行勝于言,身教勝于言教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導師,也是學生德育的良師。如果一個教師邋遢,不修邊幅,很難要求學生做到衣著整潔;如果一個老師出口臟話連篇,很難要求學生做到“語言美”;要讓學生真正尊師重教,從心里信服,教師的一言一行至關重要,教師孜孜以求的教學品質、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對科學的嚴謹態度、對難題的探究精神、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等都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其一生。
新時代、新思路、新發展。加強德育體驗,增強德育效果。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學校德育工作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當然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在不斷的實踐與創新中才會有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鄧秋,梁友志.滲透精細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93.
[2]魯潔.道德教育的當代論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