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娥
摘 要:在初中教育時期,初中生物是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其具有較強的探究性,能夠促進學生思維意識以及創新能力的有效發展。在當下社會的發展趨勢中,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素質。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注重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能力,將學生的發展作為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核心,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其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關鍵詞:創新能力;初中生物;課題教學;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步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社會中人才的競爭也變得非常激烈,當下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專業化知識且敢于創新的復合型人才。由此可見,在新時期的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響應了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同時也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在充分認識到傳統教學不足的同時,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通過對教學方式的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重點圍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并針對如何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幾點相關策略,希望能夠為初中生物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定有價值的借鑒。
一、營造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扎實的基礎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通常以知識的傳輸為主,教學模式也較為單一,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且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記憶,這嚴重阻礙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初中生物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微觀性,其抽象能力也比較強[1]。因此需要教師能夠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生物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教學內容通常為細胞學以及生命學知識,倘若教師不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很難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求知欲望,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以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有效運用生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對于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而言,其具有加強的探究性,只是單一地憑借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教學,就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從而無法利用生物課堂的優勢進行積極的思考。在生物課程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教師則可以通過有效的實驗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2]。生物實驗課程的開展,不僅能夠使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也能夠使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的方式將微觀且抽象的生物知識形象地展現出來,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關于研究“光合作用的產物”相關實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優化實驗步驟,帶動學生積極思考與討論。把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個晚上,這樣做有什么目的?對天葵竹葉片的正面和背面用黑紙進行局部覆蓋,并能進行4小時左右的光照處理,這樣做有什么目的?剪下遮光葉片,除去黑紙,把葉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燒杯中,對燒杯進行隔水加熱,就會發現葉片顏色會產生逐漸的變化,呈現出黃白色,將葉片取出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入碘液,稍后再進行碘液的清洗,讓學生觀察實驗的現象。通過實驗步驟的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在此過程中,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方式的合理性,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素質就會得到提升,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的培養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由于生物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微觀性,因此學生學習的過程會比較吃力,長此以往還會對生物學習產生一定的厭惡情緒。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圖像、聲音或者視頻展現出來,使學生能夠清楚地把握課堂教學知識。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能夠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的探究生物知識[3]。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營造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扎實的基礎,有效運用生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凱.教學與生活有機融合,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5):146.
[2]王雅芬.注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效率[J].生物技術世界,2016(4):269.
[3]張圍圍.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19):413.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GS[2017]GHB300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