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娟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許多教師仍然有著舊思想下的教師思維,沿用著“講授制”教學,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和試卷,并不重視學生思維與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初中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上全面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斷引導學生,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使得學生為其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將從多個角度,對初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做逐一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數學是一門既抽象又具體的學科,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數學這門學科會一直伴隨著我們,所以在初中這樣一個打基礎的時間段,學好數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數學這門學科之所以會伴隨我們的學習生涯,是因為數學不光教會學生相關的知識,更是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實踐中還是會受到一些阻礙,所以如何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老師需要去仔細考慮的。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首先,無論在哪門學科的學習中都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尤其是在初中這樣一個以教師為教學活動組織者的階段。在大多數的初中,教師多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沒有更多自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對于知識是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獲取。這樣并不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應該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建立相對平等的關系,一起通過溝通和討論解答問題。這樣既能夠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能使課堂充分活躍起來。在這樣的課堂氛圍當中,老師的作用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引導學生,在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指導。要注意的是,如果學生此刻表達的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教師不應急于否定,而是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思考。
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對于一個初中生來說,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正處于入門階段,也正處于一個思維模式建立的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應該讓孩子們多鍛煉動手能力,讓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以幫助他們理解和領悟知識,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積極參加討論,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師應適當豐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初中數學剛接觸幾何的部分,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正方體、圓形等等,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進行空間思維,更加有利于初學者的學習;也可以在幾何證明題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可以通過多畫線,甚至折紙。尤其是在畫輔助線這個部分,一定要讓學生多進行嘗試,不可以形成思維定式,所以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
初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應該填鴨式的教學,而是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后也應該給學生布置一些能夠發散思維的任務。
例如,在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多選擇一些難度不大的發散思維的習題,并且提前給學生進行一些引導,讓他們在解題的過程中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給學生一些問題來引導他們思考,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在講題的過程中,應該多提供一些方法和解題思路,讓學生學會分析和思考,這個過程可以從簡單到復雜,讓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掌握所學過的知識。
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改變教師的傳統思維
大多數書本和套卷中的習題題目和解題方法都太過于死板和單一,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感覺像是機械化的操作,并不需要動腦。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如果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就應該多找些較為開放式的題目,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在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甚至不局限于書本上面的知識。這樣更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而且在初中階段,對于學生來說,培養思維能力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而數學這門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思維培養作用,所以初中數學老師應抓住數學學科的這一特點,來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困難。
例如,老師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較深、校園的管理功利化、教學模式單一等等。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光教師應付出努力,學校的管理者也應該認識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所以說只有在校方、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初中數學這門學科才能夠真正發揮出思維培養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用正確的教學手段和科學方法,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將數學思維有效運用到學習生活之中,讓學生在今后未來的發展中不斷成長,讓其初中生活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陳曦.借助直觀表征培養數學思維能力[J].小學數學教育,2016(9).
[2]唐志娟.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新課程學習(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