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摘要】隨著我國稅收制度的深化改革,稅收征管力度和措施會進一步加強,也對企業的稅務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稅務會計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首先闡述《稅務會計》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存在的問題,詳細闡述《稅務會計》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最后研究《稅務會計》考核評價的改革。
【關鍵詞】稅收籌劃 稅務會計 混合式教學 翻轉課堂
《稅務會釗偽是依據稅法對納稅人涉稅活動的資金運動進行核算、監督和籌劃,以維護國家和納稅人合法權益的一門專業會計。它融合了稅收法律知識和會計理論于一體,是稅務中的會計,亦是會計中的稅務,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及企業的會計人員都需具備其相關的專業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其教學目標是培養熟知會計理論和稅收法規,能正確計稅、報稅、繳稅,能幫助企業依法納稅、規避納稅風險,獲取稅后利潤最大化的專業人才。因此為了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財務管理及會計人員,需對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進行一定的改革。
一、《稅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方法單一。在《稅務會訓今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講授法,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不能被激發,自學能力也無法得到提高。
第二,重理論輕實踐。《稅務會訓今的實踐課時往往被用于理論的講解,限制了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創新能力,不能很好的運用理論知識處理企業的實際涉稅問題。
第三,教材內容滯后。近年來我國稅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化稅制改革,增值稅、所得稅、房產稅等稅種都在不斷的變化和完善,而《稅務會計》教材的相關內容往往無法及時更新。
二、《稅務會計》教學方式的改革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稅務會計》的教學過程要“弱化老師、突出學生”,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引入案例教學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項目,真正做到“走出去,引進來”的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產教融合。
首先,運用案例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打開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處理思路對企業納稅結果產生的巨大影響,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并且會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會計理論與稅收政策在應用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習興趣。
然后,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把教學過程分為了課前、課中和課后。把班級學生分為了不同的小組,并選出小組的組長,負責促進和監督本組同學的課下學習。對于主要稅種的學習,直接讓學生對于相關內容進行課前的預習,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課件;課中,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推選出小組代表上臺進行講授;最后老師根據小組的講授情況進行點評,并對重難點內容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能夠突出重難點,而且能夠強化同學們對于內容的理解,實現最佳的預習效果。
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稅務會計》教學內容的改革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稅收籌劃意識的實踐性人才,實現學校和企業的“0”對接,應該對《稅務會計》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首先,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并分清主次。企業涉及的稅收可以分為初始設立階段與正常經營階段,不同企業所涉及的稅種也會有區別。比如,一般企業在初始設立階段會涉及印花稅、車船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耕地占用稅等,正常經營階段除涉及以上稅種外,還會涉及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生產應稅消費品的企業還會涉及消費稅,房地產企業還會涉及土地增值稅等。在教學過程應該讓學生對稅務會計的教學內容有個整體把握。要明確企業稅務崗位的工作內容,按照企業的涉稅流程安排稅務會計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順序,并結合一般生產企業的主要業務涉稅情況,分清《稅務會計》教學內容的主次,重點內容重點講解,像流轉稅和所得稅就屬于重點內容。
然后,結合稅制改革更新教學內容。隨著我國稅收制度的深化改革,稅收征管力度和措施會進一步加強,相關稅種的法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教材的滯后性,無法對相關內容做到及時更新,這就要求任課教師通過一定的途徑關注相關法規的變化,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權威網站或期刊,引導學生進行關注。
最后,強化實踐教學。以菏澤學院為例,《稅務會計》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會計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其學分為2,總課時為32,其中16課時理論、16課時實踐,針對稅務會計涉及的眾多稅種,理論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完成教學任務,無疑增加了教學難度,為保證實踐課時不被理論課時占用,一方面需要將教學內容劃分主次,重難點稅種做重要講解,簡單稅種簡單介紹;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課前預習及課后作業,以保證理論教學。另外可以通過引入合適案例讓學生討論、思考,從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走進企業,實現“引進來、走出去”的結合。
四、《稅務會計》考核評價的改革
《稅務會訓偽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應在單一的期末測評的基礎上增加過程評價,將考核評價分為過程評價和測試評價,其中過程評價成績由課堂考勤、課堂討論及課后作業三部分組成,占期末成績的30%,為了全面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首先把每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固定的小組,對于課堂討論及課后作業分組進行,不僅在有限的課時內兼顧全體同學,而且有利于提高同學的團體協作能力。另外期末測試占期末成績的70%,期末測試包括了客觀題和主觀題,通過客觀題的測試了解同學們對《稅務會計》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主觀題的測試了解同學們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隨著我國稅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稅法逐步完善,企業經濟活動引起的計算、報稅會更加規范。因此,高校必須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對《稅務會訓今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財務管理和會計專業人才,推動我國財務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珩.《積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經濟師,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