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池
摘要 檫木生長迅速,是優(yōu)良的鄉(xiāng)土樹種。本文闡述了皖南山區(qū)檫木的特征特性,介紹了檫木種子育苗技術(shù),具體包括采種與處理、圃地選擇與做床、種子播前處理與播種、苗期管理等方面內(nèi)容,以期為皖南山區(qū)檫木種子育苗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 檫木;特征特性:種子育苗;皖南山區(qū)
中圖分類號 S792.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171-01
檫木(Sassafras tsumu Hmsl.)是樟科檫木屬落葉喬木。檫木在我國主要產(chǎn)于長江以南,南至南嶺山地南坡,西至云南、貴州、四川,喜溫暖、多雨、肥沃的酸性黃紅壤,不耐陰;速生,干直,樹冠開展;常與常綠樹種混生,次生林中均常見其散生;在干瘠薄荒坡上,生長緩慢;營造純林生長不佳,但造混交林生長較優(yōu)。木材淡黃色,細致堅硬,紋理美觀,較耐腐,為家具、車輛、建筑和造船等良材。種子含油量為20%左右,主要用于油漆。樹冠大且開展,樹形挺拔,葉形奇特,樹葉秋時紅艷,亦為優(yōu)良的園林綠化庭院樹種。
1 特征特性
在歙縣檫木樹高可達20 m以上,胸徑70 cm左右;檫木幼時樹皮平滑,顏色為草青色或黃綠色,樹皮老時為灰褐色,有縱裂紋。葉長9~16 cm、寬5~8 cm,全緣或具2~3裂,兩端尖無毛,羽狀脈或離基三出脈,落葉時呈黃色或紅色;葉柄長3~6 cm。花梗和花被裂片密被棕褐色毛。果近球形,直徑約8 mm,果熟時由紅轉(zhuǎn)為藍黑,果托具盤狀;果梗長2 cm,號筒狀,由下至上逐漸增粗,果實含油脂。花期在3月下旬,果期在7月中旬。
在歙縣檫木大多生于海拔500~1 200 m的地方,喜光,具深根性,生長在土壤深厚肥沃的黃紅壤土中。在杉木、楓香、毛竹、馬尾松和茶園旁等地方生長迅速。檫木的萌蘗性較強,砍伐以后,翌年會萌發(fā)許多新枝。檫木是歙縣的鄉(xiāng)土樹種,樹木壽命可達150年以上。
2 種子育苗技術(shù)
2.1 采種與處理
在歙縣檫木種子于7月中旬成熟。選擇20年左右、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樹作采種母樹。用長竹竿將果實擊落,收集裝袋運回。采后果實要及時處理,即先將果實置于密閉的塑料袋中,100 kg種子倒入1%酒水溶液混合,扎緊塑料袋口放置陰涼處,讓果皮慢慢軟化腐爛,20 h以后解開袋口,取出腐爛的果實在流動水中搓洗數(shù)次,漂洗去果柄、果皮及果肉等雜物,得到純凈種子,再將種子置于流動水中浸種24 h,漂去種子表皮腐爛味和酒味[1],撈出種子置于陰涼通風處,等種子含水量降至20%時,轉(zhuǎn)移至3 ℃貯藏庫中貯藏,也可用含水量20%的濕沙進行室內(nèi)混藏,混藏時要每隔15 d檢查1次種子,混藏時最好要上下翻動,以保證種子質(zhì)量。果實出種率為25%~30%,1 kg果實出種約1.5萬粒。
2.2 圃地選擇與做床
根據(jù)檫木的生態(tài)學特性,檫木圃地應選擇在黃紅壤山地,且以圃地坐南朝北為好。2月中旬,將山地深翻30 cm以上,去除石塊、落葉、樹根等雜物,施入復合肥1 500 kg/hm2、粉碎菜籽餅3 000 kg/hm2,再進行犁耙,促進土壤與肥料的充分混合。
歙縣3月初開始做床。苗床高30 cm、寬100 cm,苗床要做成南北向,苗床長度為10 m,苗床中間略高于苗床兩邊,步道寬30 cm,圃地四周開好排水溝,排水溝要低于步道10 cm以上,以便于排水和灌溉[2]。
2.3 浸種與播種
2月底從貯藏庫中或混沙中取出種子,在靜止的水中漂洗若干次,去除漂浮和霉變的種子,再置于流動水中浸泡48 h,撈出后用手搓洗數(shù)次洗凈,再浸入5%草木灰溶液中浸泡,3 h后用手揉搓數(shù)次,直至種子表面出現(xiàn)磨砂感便可。最后用1%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種子5 min,撈出種子置于20 ℃的環(huán)境中催芽,催芽期間要每隔8 h用30 ℃溫水淘洗2遍,待種子有30%左右裂嘴時,便可播種。
在歙縣播種時間一般為3月1—10日,用種量為19.5~22.5 kg/hm2。在苗床上開溝條播,播種溝深3 cm,種子間距8 cm左右,播種溝距20 cm。將催芽處理后的種子按要求播于苗床上,播好以后蓋上散碎黃心土1.0~1.2 cm。為了保證種子不失水和出芽整齊,在播好的苗床上噴灑1遍透水,再覆蓋4 cm厚的干凈稻草以保濕保溫,并用繩子將稻草固定于苗床,以防止大風吹翻[3]。要防止鳥類和嚙齒動物危害苗床,做好防范措施。
2.4 苗期管理
在歙縣檫木種子播入以后,約經(jīng)35 d種子破土而出。在陰天或晴天傍晚揭去覆蓋稻草,操作時動作要輕緩,防止傷及幼苗。幼苗前期生長較緩慢,要及時搭蓋遮陽網(wǎng)防止日灼,及時拔除床面上的雜草。同時,要保持苗床濕潤,在苗床發(fā)白時噴淋干凈的清水。為了防止苗木早期病害,可以在噴淋時加入0.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預防[4]。間苗和補苗要在5月上旬左右完成,間苗要按16 cm左右株距定苗,補苗要及時澆水,保證補苗成活。
6—8月為苗木生長旺盛期,此階段不僅要做好除草、澆水等工作,同時也要做好松土、施肥和排水、灌水等措施。松土和除草可同時進行,松土深度以不超過床面的3 cm為宜,拔除雜草時動作要輕緩,忌將苗木根部周圍土壤拔松。苗木要隔15 d左右施肥1次,6月可以施一些稀薄沼液肥。7月和8月可施尿素肥,用量以45~75 kg/hm2為宜,可以結(jié)合澆水施入,施肥要均勻噴施或澆施,噴施要及時用清水淋苗頭,防止苗木肥害[5]。8月底,選在陰天將遮陽網(wǎng)撤去,使苗木提前煉苗準備越冬。
9月,控制苗木高生長,防止苗木幼嫩不利于過冬。可以在9月上中旬對苗木施用磷肥、鉀肥,促進苗木肥壯,同時要不澆或少澆水,使苗木充分木質(zhì)化,避免苗木越冬期間凍梢。檫木苗木經(jīng)過約1年的苗床培育,苗高可達100 cm以上,地徑在1.0~1.5 cm之間,苗木根長在35 cm以上,產(chǎn)苗12萬~15萬株/hm2。
3 參考文獻
[1] 蔣艾平,姜景民,劉軍.檫木葉片性狀沿海拔梯度的響應特征[J].生態(tài)學雜志,2016,35(6):1467-1474.
[2] 王馨,楊淑桂,于芬,等.檫木的研究進展[J].南方林業(yè)科學,2015,43(5):29-33.
[3] 程勇,吳際友,唐春.檫木種子貯藏試驗[J].湖南林業(yè)科技,2014,41(2):28-30.
[4] 曾思齊,李東麗,宋武剛,等.檫木次生林空間結(jié)構(gòu)的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2,32(3):1-6.
[5] 柳江,洪偉,吳承禎,等.天然更新檫木林競爭規(guī)律研究[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1(2):2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