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然 王群利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經濟逐漸呈現新形態,不斷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調控逐漸對經濟增長速度進行調控,對增長速度進行一定控制,注重對經濟結構和動力轉換的調控。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旨在實現以質量型發展為向導的目標,并以充分就業為先導,在物價穩定的基礎上把化解各種重大風險作為宏觀調控的核心。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高質量發展 宏觀調控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引言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的調控與轉型旨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物價穩定、就業充分和國際收支平衡的目的。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的調控與轉型要始終以高質量發展為基本要求。逐步實現宏觀經濟的調控與轉型。
二、質量型發展為導向
傳統的宏觀經濟通常把重點放在短期內經濟的增長,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更適合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維持,可以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和社會服務。我國正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每年GDP生產總值都會有所提升,人均GDP衡量在國際上處于中等偏上。事實上,在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下,會以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在這個指標下,中國逐漸實現了“富”的目標,接下來就是想“強”的目標努力。從“富”到“強”轉型的過程是強調由高速度到高質量的轉變。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后,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正走向中國特設社會主義新時代,并在會議上提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發展已經不平衡、不充分等。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宏觀經濟也應該隨之轉型。在新經濟常態下,對生產力進行進一步解放、發展和保護。將經濟社會的結構進行充分平衡、將資源利用效率進行充分提高,最終實現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目標。
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速度會呈現結構性減速的現象。是經濟結構性調整的結果。是對落后產能和低效產能淘汰的正常反映。為了抵消經濟發展速度下降的不利條件,需要加快現代經濟體系的發展。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與實體經濟相結合促進制造業的發展,服務業追求以先進科學技術為支撐,通過全方位的努力實現產業的優化升級,最終實現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三、充分就業為先導
勞動力是創造財富的最能動的要素,因此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充分解放、發展和保護生產力,確保勞動者能夠充分就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將實體經濟、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和創新科技進行充分結合,形成一個健全的產業體系。而在以上列舉的四點內容中勞動者是協同的核心。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熟練的產業工人。人力資源是現代金融與創新科技的重要支撐。勞動者充分發揮作用的途徑只有通過充分就業來實現,在充分就業的過程中其生產技能和經驗也能夠得到提升。充分就業也能夠激發勞動者的創造活力,促使勞動者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同時.充分就業是實現公平收入分配的基礎,也是勞動者權益的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直關注民生問題。充分就業能夠最大限度的為勞動者的個人收入提供保障,在充分就業的過程中,提升勞動者技術水平和生產經驗,最終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及預防返貧的最終目標。
四、物價穩定為基礎
物價穩定是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條件,也被成為溫和的通貨膨脹。物價波動在宏觀經濟中是價格、貨幣和經濟變動的綜合體現。在宏觀經濟中防止惡性通貨膨脹和超級通貨膨脹是保持物價穩定的關鍵。惡性的通貨膨脹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公眾預期會因此受到不良影響,金融體系會因此遭遇信用危機。最終結果是對實體經濟造成沖擊。與物價穩定相關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通貨緊縮,長期的通貨緊縮會降低企業的利潤,從而誘發悲觀預期,對宏觀經濟長期穩定地健康發展顯然是不利的。因此,在經濟縣常態下要不僅要控制通貨膨脹率,也要防止通貨緊縮。從而維持物價穩定。
五、化解重大風險為核心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的調控與轉型必須正確面對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減速,為了尋求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必須具有應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能力,其中經濟結構變遷和經濟增長動力轉化也是造成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重要因素。另外,要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還必須具有化解實體經濟、金融體系及全方位對外開放中面臨的重大風險的能力。“要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調查研判,提高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推進風險防控工作科學化、精細化。對各種可能的風險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數、對癥下藥、綜合施策,出手及時有力,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不讓經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中央經濟會議中指出。在經濟新常態下。宏觀經濟調控和轉型重在化解三大領域的風險。首先是創造業.避免產能過剩,產業空洞化的風險。其次是金融業,避免不良貸款、互聯網金融違約、地方政府債務違約、人民幣貶值等。防止金融風險的爆發。最后是融入全球經濟。提高產品質量和品牌意識,避免中國制造給人造成的不信任感,另外應不斷提升對外投資的質量,化解國際重大風險。
六、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的調控與轉型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分別是以質量型發展為導向、以充分就業為先導、以物價穩定為基礎、以化解重大風險為核心,另外,可以考慮從環境與生態等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這需要我國人民的不懈努力共同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的調控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