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亨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學,在實際的授課當中有著非常多的缺點以及漏洞。作為教師,除了要知曉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要積極地為其去努力并進行改進。教師結合了實際的教學情況,一致認為可以通過與眾不同的教學形式、以興趣作為動力、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小學生提高作文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知曉問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作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隨著應試教育在家長腦海中形成的刻板效應,一味地用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已經給學生們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學習并不是為自己而學,而是為了成為家長炫耀的資本。尤其在作文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對寫作提不起興趣,因此積極性大大降低。教師在指導寫作的過程中,也就采用了只求成績的“填鴨式”教學,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直接告訴學生高分作文怎么寫,挑選例文讓學生進行賞析,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被例文固定的模式所影響,嚴重挫傷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指導教學中不應該僅僅以高分作為最終目標。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如果缺乏了創造力和想象力,那無異于折翼的雄鷹。
作文構思以及寫作,應該是對自己所積累的知識進行總結和再加工的過程,是與自己的心靈進行溝通的過程。如果缺乏了趣味性,只是為了寫作而寫作,那寫作本身就成了負重而行,寫作能力不升反降。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完美的文學作品,只需把我們看、聽、想的事物,用筆輕輕勾勒出來即可。一味地模仿,已經讓學生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文章也失去了它原本該有的生氣。司空見慣,小學生的文章中經常會出現:“今天我幫助媽媽洗碗了,看到媽媽露出的微笑,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星期天的天氣很好,我和爸爸媽媽去了游樂園,那里的人真多啊!”“夕陽西下,我們戀戀不舍地走了。”這種一成不變的思維模式,不僅使教師的教學能力降低,更加阻礙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
二、增強小學生寫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與眾不同的教學形式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應該起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以及不同的性格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可以融入情感,因材施教,從而使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都能得到迸發。教師要利用自己專業的教學知識和時代的發展要求,幫助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舉個例子,某個學生平時喜歡積累歇后語和成語知識,教師就可以指引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引用歇后語和成語,以作文內容為基礎添加歇后語和成語故事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寫作過程中用成語來代替繁雜語言,既言簡意賅又使文章充滿了文采。在寫作中,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教學,學生之間互相地溝通,可以啟發每個人的寫作靈感,迸發出更多的思路。這種方式可以創造出積極向上和放松的創作環境。
(二)以興趣作為動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寫作習慣和激發寫作靈感的過程中,融入家庭情感可以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以“我的爸爸”為題,教師要教會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爸爸每天都在做什么,而不是簡單地套用例文。引導學生自主寫作,可能沒有了例文以后,整個文章脈絡會變得不那么清晰,語言運用也不是特別精練,但這是學生必須要經歷的探索過程,從而形成自己的文風,避免雷同文章的重復出現。
(三)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
只靠憑空的想象是不切實際的,寫作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應該注重增強課外的閱讀量,看到優美的語句和有趣的文字要及時記下來。見識是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增長的,從而積攢龐大的語言資料庫。“多讀書,讀好書”可以幫助學生賞析到更多打動人心的精美詞句,從而加以再創造,成為自己獨特的寫作素材。增強學生的實際體驗能力,積累更多的寫作材料,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內在素養,使他們的心思變得更加靈敏,這也有助于學生認真、踏實地處理將來在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三、總結
每個人都是在不斷成長的,小學生的成長速度相對于成人是成倍遞增的。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對于將來學生的思想、感情以及對祖國的愛護之情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語文作文教學,要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學習思維。教師在這個環節中的作用,也是極其重要的,要及時補充自身的文化知識,作為學生的楷模,引導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伙伴,更是具有引導作用的長者,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更要嚴于律己,養成獨立完成寫作和及時訂正錯誤的好習慣,從而幫助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漏洞得到及時的修正,為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工作提供莫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邵文慶.對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相關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5).
[2]胡接清.小學語文作文指導要略[J].讀與寫,2017(1).
[3]吳志艷.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若干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3(zZl).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