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影
【摘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是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的動力。因此,關心愛護學生,了解信任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并且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不斷地激勵學生,讓這些優點和特長成為學生的榜樣示范作用,學生互相學習,互為榜樣,不斷地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同時努力做到用語言激勵引導,用行為進行示范,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使學生成為一個漸趨完美的人,一個客觀的人,一個學會思考的理性的人,一個自主學習、不斷探究的智慧的人。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學習;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標準,教學的功能發生了重大轉變,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常言道: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人生。學生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下,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全面發展和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關心愛護學生,了解信任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抓住小學生習慣養成的良好契機,施展教育教學的魅力,才能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那么,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促使小學生語文學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淺談幾點體會。
一、師生情誼培養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而且活潑好動,家庭嬌生慣養,以致產生任性的毛病。在一些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當這些不足出現時,我除了給以指出外,更多的是用一顆相信和包容的心,善待他們并給予鼓勵和幫助,他們才會更加信任老師,愿意敞開心扉,把心交給老師。
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建立一個信任和諧的關系,學生才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語文學習行為習慣。
二、示范引領作用培養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成人社會里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之一,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的仿效標準。這對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一)語言引導
在低年級學生的心目中,老師是神圣和完美的,他們對老師特有的期待和依賴,常常使他們對老師觀察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我在與教師和學生交往中特別注意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不僅講普通話,使用文明語言,而且使用文明語言時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例如在學生幫助老師時,說聲“謝謝你”,當無意間打擾到學生時說一聲“對不起”等,以及“沒關系”“再見”等文明用語,并且做到真誠發自內心。我在家長和別人來訪時,要熱情招待,親切問候,使學生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受到影響,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二)行為示范
學生有極強的向師性,人們常說:“學生是老師的影子,老師是學生的鏡子。”因此,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老師在他們心目中占有很重要位置,有時他們還以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為榮。因此老師的榜樣教育作用特別重要。如果教師自己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那么學生也會效仿,就不可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因此,我處處做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充分發揮榜樣的無窮的教育作用。在上課時,我發現教室地面有紙屑時親自撿起放在垃圾桶內,課桌擺放不整齊時,會幫助學生把課桌擺整齊等。這一切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內心,學生慢慢地照著我的樣子去做。所以只有從細小處入手,用行為引導學生,才能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這種習慣不僅限于一時一事。
(三)榜樣的效應作用
教育家洛克指出:對少年兒童教育最簡單、最容易而又最有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者避免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眼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他們身邊的人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時,這個榜樣就會變成他們學習的動力。低年級學生由于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影響,導致他們對一些行為習慣認識模糊,持久性較差,容易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例如學生不認真寫字、作業寫得馬虎等。我就在班級舉辦了作業展覽,把一些作業做得干凈、整潔、步驟完整的學生作業進行展覽,并把這些作業較好的同學給予表彰。學生都愿意積極地表現自己,希望老師表揚自己,他們看到作業做得好也能受到表揚,于是紛紛效仿。我在其他方面也非常注意榜樣的效應。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除了人的共性外,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差異,都有自己的特長和不足,我在教育學生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優點和特長,并依此為榜樣。這樣互相學習互為榜樣,盡量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通過榜樣的效應,學生學會了同學的優點,克服了自己的不足。學生逐漸成為一個完美的人。這種榜樣效應帶給別人的影響力,遠遠超過老師生硬地說教,是一個有血有肉情緒飽滿的教育。
三、情景激勵創設培養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兒童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希望自己被表揚的欲望。”低年級學生特別希望老師表揚。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極力地去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每一點長處,都得到及時的表揚,隨時評價。如果不及時表揚,就會弱化激勵作用,孩子的期待心理受挫。另外,我還在班里開展了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如助人為樂之星、文明禮貌之星、勞動之星、學習之星等之星的評比活動。到月底比一比誰的星最多,最多的成為班級優秀之星。他們爭相去做,非常開心,以后他們會更加自覺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既注意老師教的實踐,也注意學生學的實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帶著問題和思考閱讀,做到多讀多寫,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解決學習問題,在寫作中達到實現教學實踐的目的。在閱讀中走進文本,實現自己與作者對話與溝通,從而引起思想的共鳴,達到理解作品,讀懂作品以及了解作品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數學教學也并不例外,我讓學生走進數學教學創設的情境或者題干中,讓學生獲取數學信息,提取和整理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以及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實現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教學目的。知道事物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做才能使事物變得更加美好。使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經歷了知識獲取的過程。在閱讀中學習,在閱讀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中啟發學生的智慧。使學生成為一個會認識客觀世界的人,一個學會思考的理性人,一個主動學習,自主探究,不斷創新的智慧人。
五、結語
堅持了解信任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交朋友,做到以身作則,行為示范,言傳身教,充分發揮榜樣效應,通過激勵和施加影響,做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調合作,齊抓共管,結合實際逐步培養,從點滴做起,潛移默化,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同時,通過夯實教師職業素質,創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 將創新性的教學思維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和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探究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人生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慶文,田瀾.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與分析[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5).
[2]田瀾.小學生學習習慣問卷的編制[J].心理學探新,2010(5).
[3] 王新明,巫惠茹.注重日常培養.談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01(1).
[4] 田瀾,曹祥勇,連昌慶.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適應性訓練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04(1).
[5] 游家水.重視學習習慣培養 促進學生主動發展[J]. 教育導刊,2005(10).
[6] 吳阿堅,張明珠.小學生學習習慣現狀調查與思考[J]. 文教資料,2007(6).
[7] 李發良.注重日常培養 形成良好習慣——關于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與思考[J].湖南教育,2005(1).
[8] 陸曉培.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及分析[J]. 陜西教育(理論版),2006(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