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摘 要:新課標改革的推進,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會有所變化。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按照新課標改革的要求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式并逐步完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數學變式提高數學知識,有意識培養學生思維、實踐、創新能力。本文對初中數學變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并提出了幾點方法,希望本文對提高數學變式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數學變式 初中數學教學 應用
引言
數學變式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材料和具體事例指導學生通過現象看到事物本質。教學過程中教師有主導課堂的作用,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將數學變式應用于課堂,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初中數學教學要注重學生能力的進步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以學為本的理念,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主動性和學習效率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1教師樹立科學的數學變式教學理念
數學變式教學理念是指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情況下,通過數學變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教學當中知識,從而達到教學標準中關于要提高初中數學教育全面發展的教學要求。就數學變式教學的應用價值而言,不只限于學習當中,很多的生活常識的應用都證明了數學變式的應用價值。教師需要樹立科學教育的教學理念,并且在完全理解數學變式的基礎上,擺脫傳統教學的模式將數學變式教育真正的應用于課堂中,從而促進數學變式在初中數學課程中的應用。教師在授課時運用拓展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有教學方式的改變應當了解如何改變教材的創新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拓展思維有積極意義。
2數學變式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
2.1數學概念變式教學
數學變式能夠引領學生進行不同角度思考,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依照不同概念進行命題轉換,提高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將抽象化的概念讓學生理解,積極面對遇到的數學困難。初中數學教師要打破傳統對初中數學課堂的教育方式,將問題向學生講解清楚,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培養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拓展發散性思維發揮指導性作用。教師在教學的時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數學學科的技術引導,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學生形成的思考風格會不同,教師要了解學生的不同思考風格,要尊重不同學生的思考差異,在引導的時候也要不一樣,讓學生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概念變式是將明確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促進學生提高發散思維。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概念”教學時,課本中的概念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局限性,教室通過數學變式教學結合實際教學工具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有直觀感受。提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平行四邊形?”,學生回答“電動門,籬笆”,教師引出平行四邊形不穩定的特點受力容易變形的教學任務,使學生與實際生活結合提高對數學知識理解能力。
2.2數學過程變式教學
數學過程變式使學生利用題海戰術,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框架,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形成數學知識體系。習題中有多種解決方法,教師利用數學知識將習題進行多種方法解答,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教學內容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實現,進行適當的教學引導。教師對學生進行仔細的分析,了解學生在學習之前的知識儲備,利于充分的進行課堂問題設計。例如“兩個連續奇數的積是323,求出這兩個數?”,學生進行計算“設較小的奇數為x,另外一個就是x+2,x(x+2)=323解方程得:x=17,x1=-19所以這兩個奇數分別是:17、19,或者-17,-19”,教師緊接著提問學生是否有其他解決方法,學生再次投入計算,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方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3不同形式習題同種方式解答進行變式
多種習題一種解答方式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滲透,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解答技巧。這種方式的轉換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將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應用,數學課程本身存在抽象的特點,因此不同題目相互轉換時,可以進行有效滲透,例如將選擇題轉換為填空題“把一張面值10元的人民幣換成零錢,現有足夠面值為2元,1元的人民幣,換法有( )(A)5種 (B)6種 (C)8種 (D)10種”,“把一張面值10元的人民幣換成零錢,現有足夠面值為2元,1元的人民幣,換法有( )種”,學生進行積極參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轉換,有意識的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思考方法把握學生心理,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調動積極性、擴展學生思維。通過教學改革,教師要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解決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一些提示,然后學生去操作或者全部都由學生進行轉換,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初中數學教育當中教師將積極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覺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分析能力。
2.4舉一反三,發散思維
在進行數學變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傳授的實際工作方法不是所有情況的解決方法,而是在實際習題中典型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在進行數學變式教學時要有意識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發散思維的能力。學生借助數學變式教學方法加深初中數學知識的認知,并且培養學生的數學解答能力。學生的數學能力高低,不單是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有多少,還應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數學知識思想的培養,合理、科學的數學知識思想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今后學習的進步以及解決教學過程中的數學問題。例如進行“角平分線”教學時,教師傳授定理: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該角兩邊的距離相等。教師提問“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線怎么尋找?”學生對定理進一步理解,學生進一步回答“到三角形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線”教師利用數學變式提高教學效果,拓展學生解題思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數學知識點進一步了解。
結束語:
初中數學課堂中進行數學變式教學,將概念進行不同角度應用,幫助學生在訓練中尋找規律并獲得數學解決技巧。教師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進行有效的思維溝通,充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課堂變式教學要講究科學性,把握重點教學內容,形成良好氛圍,展現數學課程的特色,讓課堂活躍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邱元英. 變式訓練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 情感讀本, 2018(11).
[2] 王偉. 變式教學的實踐與反思:以初中數學為例[J]. 上海教育科研, 2018(6).
[3] 謝金芬.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變式訓練[J]. 考試周刊, 20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