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然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思想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進一步完善,這就需要更加健全的法律體系保障,特別是對民商法的信用體系建設?;诖?,本文闡述了民商法背景下信用含義的判定,探討了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的策略。
關鍵詞: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9-0222-01
為了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經濟長期健康地發展,構建良好的信用體系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進一步加強,市場經濟中的失信行為也逐漸增多,給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的同時,也給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主要體現了我國信用體系存在較大的缺陷。因此,積極推進民商法的信用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民商法背景下信用含義的界定
為了建立健全的民商法的信用體系,明確地判定信用的含義是一個重要前提。現階段,學術領域在這方面未達到思想的共識,不同專家對民商法的概念理解不存在較大差異。有人認為民商法的信用是指對相應經濟主體的社會經濟的評價。或者認為民商法的信用主要體現對相應的民事主體經濟能力的一種評價。整合以上觀點,可簡單地將信用歸納為兩種類型,即價值判斷、事實判斷。前者是社會對民事主體的信息及其經濟償還實力的評價,這種判斷充分體現了信用的價值,具有極大的主觀色彩;后者側重于判斷相應的民事主體的償還能力,這種能力一般以具體的事實為依據,包括主體的資本、能力、道德等??梢?,民商法背景下的信用含義大體可以分為兩種:其一,信用就是信賴與評價相應的民事主體,可以綜合性地判斷民事主體的人格;其二,信用主要是社會對相應的民事主體具備的償還能力予以一定的信賴與評價。
二、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加強對民商法誠信的重視
為了更好地構建民商法的信用體系,必須深入理解誠信的基本含義,從而營造一種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應當進一步提升我國法律中信用的地位。第一,對民事主體的義務、權利、責任進行明確劃分;第二,堅決打擊各種保護主義,以防政府對經濟行為進行不合理的干預,保證市場經濟最大程度地開放,堅決抵制各種投機行為,促進企業經濟健康發展。第三,建立完善的司法救濟體制,不斷加強政府部門的政策公開性,支持普通人民的積極參與。既要不斷加強國家誠信的根本原則,又要認真落實各種執行的人權、物權、債權等法律制度。全面提高我國法律的可行性、權威性,推動誠信社會的建設進程。
(二)加強民商法信用權的建設
第一,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信用權利;第二,充分發揮信用權的獨立性,讓其可以轉化為新的人格權,促進相應的個體能夠享有充分的權利,更好地展開經濟活動,建立誠信的平臺,并不斷規范社會主義經濟市場運行秩序,建立規范化的發展市場。第三,法律視角的信用權,可以更好地維護社會群眾的根本權益,這對調節、修訂民商法信用體系中發揮重要的調理作用,信用權的建設主要為了借助原則性的法律,構建完善的信用體系的法律結構,使其和時代發展要求相符,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
(三)加強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所以社會中時常產生惡意詐騙、喪失信用的不良現象??梢?,社會的信用體系的缺陷勢必給我國社會經濟帶來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到經濟主體的利益。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其信用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社會的整體利益。當前,我國的企業債權人的信用與交易活動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關系,因此,必須不斷加強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以確保市場中各項經濟活動安全運行。
(四)加強個人的誠信體系建設
現階段,我國律法僅僅提到了維護個人及企業的名譽權,對個人隱私信息的維護方面沒有明確規定,制約了信用體系建設。為了對公民或企業產生信任,必然會涉及其個人隱私,因此,國家需要建立有關的法律機制,通過法律的形式來增強人們對于誠信體系的認識,并通過法規的途徑有效解決個人及社會隱私的問題。同時,還要加強政府對信用體系建設的支持與引導作用。可以建立科學化、合理化的行政法律。其中政府的信用是非常關鍵的,通過健全的法律對政府行為進行評價,對有效規范市場經濟活動具有重要價值。
三、結束語
總之,從我國社會經濟長期利益出發,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是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加強對民商法中的誠信的重視,加強信用權的建設,同時,還要著力建設社會與個人層面的信用體系,從而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促進我國的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曦文.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J].農家參謀,2018(04):289.
[2]趙燕君.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若干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8(02):64-65.
[3]遲澤人.淺析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7(2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