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雯雯

【摘要】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低、自信心不足、學習能力弱、學習習慣差,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怎樣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參與,興趣高漲的投入到學習中來,讓課堂教學能夠更加的高效?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與反思,認識到課堂上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注重方法的引導,更要以評價護航,對學生進行督促與鼓勵,通過方法引導與評價機制相結合,讓學生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才能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關鍵詞】方法 預習 引導 評價 高效
一、注重方法引導,引領學生有效學習
(一)有效預習讓學生有備而學
1.預習的目的是讓學生自行掃清文章的字詞障礙,讀準生字和詞語,整體感知課文寫了什么?對文本有個總體印象。自主預習時教師從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上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查找資料,通過預習使學生學習定向,知道自己應該去學什么,怎么學,同時保證了學生課堂的參與性,可以有準備來展示。學生學好語文,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在預習中提出問題,試探性地解決問題。在預習環節,我一直嘗試讓學生自己出預習題,不同層次的學生所出的預習題難度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剛開始,我還不太放心,讓學生自己出預習題能行嗎?經過幾次試驗我發現,學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一些基礎差的同學會出這樣的題目: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看拼音寫詞語,中等水平的學生會出一些辨別多音字、形近字組詞等題目,還有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會出一些跟課文內容理解有關的題目。學生出題的題型也很多樣,連線、填空、選擇這樣的題型都會出現。這樣一來學生出題的積極性高了很多,而且兼顧了不同水平的學生,達到分層預習的效果。有效預習讓學生樂于學,有準備地學習,為有效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2.預習中學生自己解決了課文的生字和詞語,效果如何需要反饋,而反饋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展示。具體做法:學生領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并組詞,用重點詞語說一句話,學生領讀生字或開火車讀生字并組詞,是學生展現自我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使學生在領讀中,體驗到我是成功者,可一人領,多人讀;多人領,多人讀等不同形式。使學生都有自我展示和體驗成功的機會,并從爭著搶著領讀中激發學生學習掌握運用詞語的熱情,變枯燥為生動,變被動為主動。
3.通過領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組詞等形式,使全體學生全員參與識字過程,并對識字掌握情況進行了課堂反饋,出現字音不準以便及時糾錯,正音。這樣的學習方法就把字、詞、句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詞語的魅力。借助語境把相關的詞語組織在一起,有機整合,互相聯系,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注重培養學生語感
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
1.把復雜的文本讀簡單。“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語文學習的手段。“讀為主”——教師要根據文本和學生特點,通過“讀”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文本。“悟為先”——當學生讀中生疑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反復朗讀,使學生明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2.把厚的文本讀薄。“讀字當先,長文短教,以學定教”。一個“讀”字讓學生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自我;一個“讀”讓學生穿越時空與作者、與文本進行著精彩的對話;一個“讀”讓學生將厚重的文本讀薄,然后又從薄的文本走向厚重的生活……
(三)注重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比如,在教授理解“學無止境”等詞語的意思時,引導學生總結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查字典、查資料、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等。
新的課堂模式倡導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在講授《七顆鉆石》這一課時,水罐發生了五次變化,讓學生能夠通過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此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水罐的幾次變化,交流自己的感受體會,完成下面的練習單。
通過學生的交流情況來看,學生能夠抓住每一次變化中的關鍵詞語來交流自己的感受體會,每一個學生都能投入到合作學習中來,暢所欲言,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以評價護航,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每位學生的學業水平參差不齊,興趣愛好不同,如果用同一標準一把尺子去評價所有的學生,每位學生都會過早的被貼上好中差的標簽,對學生的評價,要注重肯定每個孩子的進步,善待、寬容、欣賞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在老師的不斷激勵中超越自我,不斷進步。
(一)科學的評價是對學生的督促與鼓勵
科學、真實的評價孩子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理想的火花。精彩的、實在、有效、真實的評價能督促學生進一步探求知識,也給了學生真實的鼓勵。在課堂上需要的就是真實有效、有延續空間的科學評價。
(二)有效的小組評價競爭機制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1.課堂回答方面。為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更好的調動不積極的學生。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對敢于回答問題的學生、回答正確的學生、回答精彩的學生分別給以不同的獎勵;小組內所有成員都積極參與的,給該小組集體獎勵,這種方法大大調動了全班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2.課堂表現方面:
(1)學生課堂紀律方面。根據各小組的坐姿、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表現情況分別予以獎勵。
(2)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補充觀點方面。如第一位同學講解完后,根據講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講不完整的地方、講錯或有更好的見解等都可進行補充。凡是補充的學生只要說得正確,都要給以獎勵表揚,利用這種方法,就會使學生們認真去聽其他同學的講解,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學會傾聽。
3.建立小組間的競爭機制。每周班長做好周總結,根據每個小組、每位同學的量化,評出優秀小組、優秀組長、優秀組員。在進行月總結中,對連續評為先進小組不但要發物質獎勵,還要給優秀小組成員照合影相,最后貼到班級的光榮榜中。
評價是一項系統工程,沒有評價的課堂,不論什么模式下的課堂教學,其效率都是低效的,只有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方能做到事半功倍,達到高效的課堂。
泰戈爾說:“天空不留下痕跡,但鳥已飛過。”只有在不斷的反思總結中,不斷的積累經驗中,才能使自己的課堂越來越高效。總之,在課堂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廣度和深度,更加關注學生的差異,注重集體間的合作,在課堂上把充分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表達自己思想和觀點的舞臺,使我們的課堂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0.
[3]王麗.語文課前預習之我見[J].吉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