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端旺
摘 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智慧,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是教學工作者矢志不渝的使命。傳統文化以多種表現形式與語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語文教學中都時常出現它的身影,即使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也不例外,并且小學語文課堂也是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主要陣地,因此,在小學語文實踐教學中,老師要注重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深入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大放光彩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有著建筑,文學,繪畫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很多文化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在小學語文課本上都有所提及,這些內容是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來源,是小學生接觸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教科書。小學語文老師要深刻認識到小學語文課堂對于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要深入挖掘課本中的傳統文化知識,把文化知識具體地展現出來,讓同學們學得透徹,了解得全面,通過老師的介紹能夠詳細,深刻地領會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領會到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并且有效地能夠把這些內核轉化為實際,在實踐中腳踏實地地踐行著傳統文化的理念,才能夠讓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放光彩”。
一、課堂深入滲透,品味文化內涵
老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中,把課本中體現的傳統文化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專門作為一個知識點進行講授,把傳統文化的有關資源詳細地給同學介紹。小學語文中很多古詩詞的課文都體現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老師不應忽略,要加強教學的重視程度。
比如,在《夸父逐日》這一課的教學中,老師首先可以像同學們介紹神話這一傳統文學體裁,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之前也學過女媧造人的故事,神話是一種想象,這種想象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索。老師要讓同學們重點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這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神理想,要通過這種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還有《詹天佑》這篇課文,老師要通過介紹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過程中克服重重困難的過程來讓同學們感受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嚴謹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愛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有機內核,也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精神信仰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讓學生有著正確的價值判斷,熱愛自己的祖國。
二、內外拓展學習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老師除了在語文課堂之中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意外,還要拓展空間,向語文的課后教育延伸,讓語文教育更好地發揮宣傳傳統文化的功能的價值。首先,老師要鼓勵同學們多讀文化經典,文化經典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來源,很多文化經典名著中都體現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多讀書能夠更多地學習領悟傳統文化。學生不能僅僅限于課本,要拓展思維,尤其要向一些著名古典文學靠近,領悟古人的思維智慧,去感悟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比如在《夸父逐日》的教學中,老師就可以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名錄,這篇文章來自《山海經》,《山海經》共有18篇,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學習價值。老師在有關論語的教學中,可以讓同學們多了解孔子及有關的文化典故,孔子勤奮學習,博學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稱為“萬世師表”,他的思想兩千多年來一直影響著中國,甚至影響了全世界。
三、有效誦讀,傳承文化經典
經典在誦讀中傳承,文化在誦讀中領悟。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就是誦讀,要注重誦讀的重要作用。誦讀能夠讓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品行和習慣,影響著一個人的價值觀,能夠很好地發揮文化對于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誦讀不容小覷,小學生階段學生對于一些文化經典的理解能力可能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對于有些內容難于理解,但是誦讀并不存在障礙,學生首先排除字詞障礙,然后通讀經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些東西可能沒學,但是學生的理解能力會隨著誦讀而逐漸地提高。比如,《論語》就是很好的誦讀范本,古人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讓同學們利用晨讀或者午讀時間去讀《論語》可以獲取很多很多知識,而且《論語》帶給學生的文化知識會讓學生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有深刻的意義,這就是誦讀對于發揚傳統文化的功能。
四、總結
小學語文離不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弘揚也離不開語文教學的陣地。隨著國家對于傳統文化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課程改革對于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必須清醒認識到小學語文課堂中傳統文化內容有效教學的重要性,老師要深刻研究當前語文和傳統文化的教學特點,把握教學脈絡,制定更好的學習方案,讓文化更深入地融入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張文珍.現代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將傳統文化“大放光彩”[J],中國文化教育論壇,2013(12).
[2]羅翠霞.探究小學語文教育中如何滲透傳統優秀文化[J],小學語文教學新說,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