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
【摘要】大學是學生個人成長的關鍵期,能否有效管理時間,對學生大學期間、甚至步入職場后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會帶來直接影響。基于大學生在時間管理中找不到要點,抓不住重點,及在時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應用職業生涯規劃課堂、主題班會及大學生綜合測評,引導大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時間管理;引導
一、時間管理概述
(一)時間管理涵義。對于時間管理概念傾向的界定,統一于黃希庭等人的觀點,認為“時間管理傾向是個體在對待時間的功能和價值上,在運用時間的方式上所表現出的心理和行為特征”。
(二)時間管理作用。研究表明,時間管理的作用大致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能夠預測學業成績,二是影響自我價值觀,三是影響主觀幸福感,四是影響社會適應能力。
(三)時間管理研究意義。大學是通向社會的訓練場,是大多數學生最后一次比較系統、集中時間接受教育的階段。盡管很多學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由于中小學和大學在教學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很大差別,致使大多數學生在時間管理上出現混亂。因此,探索如何有效引導大學生開展時間管理至關重要。
二、大學生時間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時間管理意識弱,存在排斥心理。在大學以前的學習中,學生更多的是接受老師和家長的安排,對于學業和能力提升的規劃則很少。大學入學以后,面對大量可供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并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可以自己做主但想法又不太成熟、強調自主性等背景,往往容易過度放縱,沉迷網絡游戲而荒廢自我。認為時間管理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約束而存在排斥心理。
(二)時間管理缺乏科學性。有些學生安排了自己的課余生活,但往往沒有抓住個人成長的要點,形不成持效性,規劃任務的完成并沒有對學生形成激勵,而未完成也沒有明顯的不良后果。過多的時間花費在規劃形式上,卻沒有很好地斟酌內容,對于自己要做的重要事情概念模糊。
(三)缺乏系統的規劃。對于時間管理,由于個人不同階段目標會有變化,時間管理也會因時而變,有部分學生對此認識不夠明確,雖然列出了目標或計劃,但是往往目標之間沒有關聯,階段性的不同方向的小目標,讓看似很努力的大學生卻收獲甚少。
三、引導大學生開展時間管理途徑探究
(一)解除大學生時間管理情感認知偏差。在情感價值觀方面,打破同學們對于時間管理就是樹立條條框框的刻板印象,告訴同學們掌控時間并不等于凡事井井有條,讓自己忙個不停,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分鐘,而是解除自己內部或外部的局限性,而不損害我們的自由和個性,通過把握現在的時間掌控自己的未來,是主動而為之,樹立信心。
(二)提高大學生時間管理意識。對于高校教育者來說,主題班會是提高大學生時間管理意識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力量和聰明才智,讓個體在團體的氛圍中受感化、受教育。切合同學們學習進度,如在期末考試前一個月,談規劃如何通過期末考,提高同學們的參與度。對于班會的內容和形式精心設計,提高大學生時間管理的意識。
(三)利用課堂加強大學生時間管理技能的指導。目前已在各大高校普遍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體驗與就業指導》課程中,已經有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專題教學。該章節一般安排在同學們完成對工作世界的探索和自我探索后,通過時間管理教學,引導學生學會時間管理,戰勝拖延,縮短學生能力與工作世界要求的差距,助力同學們順利進入職。
教授給學生安排時間的二大工具。1.時間四象限。教師在此要特別提醒學生務必重視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此類事情往往與自身成長發展有關,與個人的長期目標能否達成關系密切,比如專業學習、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等。2.韻律法則。在同樣的時間做同樣的事情可以讓你更有效率。每個大學生個性和身體差異,決定了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具有較高的做事效率。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生物鐘,在最高效的時間內安排要事,如早上起來背單詞五個;在低效時間里安排瑣事,如每周五晚上打電話回家、跟朋友閑聊等,協調好學生和子女角色的同時也提高時間利用率。
(四)創建氛圍,全員參加。要使大學生牢固樹立時間管理的意識并養成有效的時間管理的習慣,關鍵還在于要有一個全員積極參與的氛圍。盡量用較小的方式去打擾別人,比如晚自習、宿舍、圖書館,不著急的事情先利用QQ、微信或短信留言預約,給個人最大限度的不被打擾時間。在這里老師也同樣需要參與。
四、結語
大學生活是美好且短暫的。高校教育者是引導大學生開展時間管理的知心朋友和導師,首先應該解除大學生對于時間管理就會帶來束縛的認識,并通過多種途徑教育大學生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并結合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以大學生綜合測評等為抓手,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習得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習的能力,通過管理當下的時間把控自己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阮昆良,鄧凌.學業成就高、低分中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特點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0(1): 35-38.
[2]王海螺,楊紹清.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價值感的相關研究[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0(5):604-605.
[3]張志杰,黃希庭,鳳四海,等.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相關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1,24(6):649-653+764.
[4]劉建華,熊月娥.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對其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J].心理學探析,2009,29(3):69-73.
[5]阿蘭·拉金.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