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敏
摘 要:數學本身枯燥乏味,學生對之缺乏興趣和積極性,教學效率低。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符合兒童年齡小、貪玩的特點和要求,也迎合新課改的總體要求。簡述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的作用,再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融入游戲的主要方法與途徑,以期與大家共同探討運用游戲,打造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論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作用;方法;趣味課堂
小學生貪玩,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用游戲吸引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下面,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激活課堂,構建趣味課堂,提高學習效果的問題進行簡單探討。
一、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的必要性
1.減少數學的枯燥性
數學思維性強、邏輯性強,不是計算、運算,就是解決實際問題,數學學習令學生感到乏味。數學學習,也不同于語言學科的學習,數學學習中大量的概念、公式、公理等,學生背誦囫圇吞棗,運用起來束手無策,混合運算、簡便運算、一些難度較大的拓展題、數學名題等,讓學生對數學望而生畏。而融入游戲,可以降低數學的枯燥性,增加數學的趣味性。如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聰明格、拼擺類、撲克牌、飛行棋等游戲,數學課堂便妙趣橫生,讓兒童從小愛上數學。
2.學生認知特點的需要
學習和游戲是兒童生活的兩大主題。皮亞杰指出:游戲是認知興趣和情感興趣的緩沖地帶,游戲是兒童最初的學習方式,游戲的融入,滿足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心理需要,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如一年級學習“數的分合”時,對于一個數可以分為哪兩個數的和的教學,教師習慣上將分合的幾種情況全部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背誦,然后做加減法的練習,這樣,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熱情高與否,不言自明。而對于8的分合教學,讓學生拿出8個學具小花,親自分一分,看看誰分的方法多,并說一說分的結果。比賽性質的游戲活動,毋庸置疑,比講解、練習效果要好得多。
二、游戲融入數學課堂的重要性
游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活動,游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中,是喚醒學生最好的方法。教學中,依托游戲,可以互動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1.游戲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
低段的小學生課間打打鬧鬧、說說笑笑,鈴聲響起,人雖然坐在教室里,但是心在課間的游戲嬉笑中,很難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課堂伊始的游戲,如猜謎語、玩撲克游戲等,都可以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2.游戲可以激活課堂
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較短,一般上課不到一半時間,眼光就會移到窗外,等待著下課。此時,游戲的融入,再次激活學生的思維,激活課堂氛圍,將課堂推向高潮。
3.游戲可以加強合作意識
合作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中主要的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小組合作的游戲,如“24點”“摸球”等游戲,既活躍課堂,增加學生的興趣,又促使學生合作意識的養成、能力的提高。
三、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為吸引學生注意力時使用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利用兒童愛玩的特點,在教學中融入游戲,可以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促使兒童“玩中學”“學中玩”。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新”和“奇”為基礎,為此,教學中,巧妙設計趣味性、簡單的小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是哪個,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集中等特點,而融入游戲,可以扭轉這個弊端。如,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對于加法和減法意義的理解和實際運用時,機械的記憶、計算,讓學生心煩意亂,而教師設計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灰太狼捉不到羊而被紅太狼用平底鍋砸灰太狼的片段,特別受孩子們的喜歡,在這個片段中設計問題,開展看誰反應快的游戲:灰太狼第一次被砸了5下,第二次被砸了3下,兩次一共被砸了多少下?這個問題情境,利于學生對問題的思維,對加法意義的理解,經過搶答游戲,強化加減法應用,這個問題情境,也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
2.為提升主動思考能力時運用
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大部分教師仍然沿用“灌輸”教學,學生學得無趣無味,缺乏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與新課改的理念相悖。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樂于探究的能力,融入孩子們喜歡的游戲,可以奏效。如二年級的“乘法”教學時,為了強化學生對乘法口訣的掌握情況,采用“數數”的游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數數”不同于數字接龍,可以增加“數數”的難度,提出更為苛刻的要求,如從1、2、3…開始數數,每一個人一次只數一個數,但是,遇到4的倍數時,應忽略掉跳過去,如學生1說1、學生2說2、學生3說3、學生4不能說4,因為4是4的倍數,應跳過去說5,學生5說6……這樣的游戲,不僅利于乘法口訣的復習和運用,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快速反應的能力。
3.為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時使用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被激發,也容易冷卻,數學又是思維、邏輯都較強的學科,上課時,對數學不感興趣,缺乏熱情,感覺數學難。上課時的自控能力也差,教學不能跟著思路走。此時運用游戲,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游戲中,轉移到數學課堂學習中,慢慢理解數學的魅力。
如,在教學“元角分”時,課前讓學生準備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如1元、5元、10元、1角、5角等,教師準備大面額的錢幣,如20元、50元、100元等,用這些“道具”進行游戲:一個學生展示準備的各種紙幣和硬幣,每展示一張,就讓其他學生說出幣值是多少。游戲的開展,看看哪個學生認識的人民幣最多,這個游戲不僅利于知識的學習,也激活了課堂的氛圍。
傳統教學的弊端在新形勢下凸顯出來,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新型的課堂模式、趣味化的教學方法的運用,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尤其是游戲,營建了愉悅氛圍,構建了趣味課堂,課堂不再枯燥、不再低效。
參考文獻:
[1]楊曉明.如何將游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8(1).
[2]解雨寧.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2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