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菊
摘 要:小學數學中所涉及的知識雖然非?;A、簡單,但是其所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卻有很多,如函數思想、數形結合、轉移轉化思想等,這些思想方法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核心方法,對學生數學能力與素質的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重視課本知識的傳授以外,還應積極基于平時的教學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對此,結合自身經驗,談談具體的做法,希望能給其他小學數學教師同行帶來一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策略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這不僅是新課標對現今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根本需求。不過,因為數學思想方法大多十分抽象,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又比較弱,所以教師如果直接將數學思想方法告訴學生,勢必無法有效達到預期的效果。對此,教師應當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精心設計、規劃教學內容與策略,以將數學思想方法有效地滲透于具體的教學之中。
一、靈活創設情境,于情境中進行滲透
教師基于教學內容,因時制宜地利用情境去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與質量。而教師要想在情境教學的基礎之上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就必須圍繞數學思想方法去選擇情境創設的素材,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切身體驗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以深化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幫助學生漸漸掌握相應的思想方法。
舉個例子,在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這一特點,利用《曹沖稱象》這部動畫,引導學生學習轉移轉化思想。如,在動畫片中,聰明的小曹沖巧妙地用石頭代替了大象的體重,而學生在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可采用類似的方法去操作,像是“擺小棒”“湊十法”等等。
二、巧妙利用問題,于問題中進行滲透
常言道:“學貴有疑。”問題是驅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探究的原動力。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汲取教學素材,并從中提煉出需要學生解決的實際問題。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以便學生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切實感受數學思想的偉大力量。
舉個例子,小學數學教學中,除法運算能夠有效體現數學中的函數思想,而為了向學生滲透這一思想,教師不妨以“分蘋果”為例去指導學生學習:準備6個蘋果,平均分給2名學生,那么每名學生能分幾個?如果準備12個蘋果,平均分給2名學生呢?如果是1個蘋果呢?如果是24個蘋果呢?如果是32個蘋果呢?在提出這一系列問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去列算式,并對寫出的算式進行觀察。學生通過對比觀察后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如果除數維持不變,被除數變大的話,那么商就會變大;相反,被除數縮小,那么商也會縮小?;谏鲜鰞热荩處熇^續為學生出題:假設將32個蘋果平均分給4名學生,每名學生能分多少蘋果?如果平均分給8名學生呢?如果平均分給12名學生呢?基于這一系列問題,學生又會漸漸意識到另一個規律,即:被除數維持不變,除數變大,那么商就會變?。幌喾?,除數縮小,商會變大。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并沒有直接將函數思想告訴學生,而是通過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初步體會了變量和不變量之間的關系變化,這對學生日后學習函數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三、及時總結歸納,于總結中進行滲透
小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是比較弱的,正因為此,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思想方法在其腦中存在的形式會比較瑣碎、零散。誠如上文所述,數學思想方法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所以教師如果不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將很有可能導致學生腦中剛剛形成的數學思想方法在短時間內消亡;而如果教師能夠有效地抓住課堂教學中的精彩瞬間,及時地帶領學生對剛學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總結,那么學生將很有可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相應的方法,并且能形成持久記憶。
舉個例子,學生在做“猴子吃香蕉,第一天吃了1份,第二天吃了剩下的2份,第三天吃了剩下的1份,第四天吃了剩下的1份,第五天吃了剩下的2份,第六天吃了剩下的3份,這時還有14根香蕉沒吃,問,這只猴子在前三天一共吃了多少香蕉?”這道應用題時,不同的學生運用了不同的方法,如列方程、逆推列算式、畫線段圖等等。其中,畫線段圖可以看做是數形結合的最佳案例,針對于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對“畫線段圖”這一方法進行總結,以加深學生對該方法的印象,從而使學生再次遇見類似的問題時,能夠有意識地運用“畫線段圖”的方式去解決。
綜上所述,數學思想方法能夠助力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因此,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運用有效的策略向學生滲透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對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總結出了以上策略,以期能幫助其他教師優化教學。
參考文獻:
[1]袁婷.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研究[J].學周刊,2015(6):60-61.
[2]劉瑋.數學思想的本質意蘊及建構策略:基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4(6):68-7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