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媛媛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促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和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基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意義和策略。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學策略
數學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眾所周知,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數學知識被利用的場面。為了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興趣點,創設相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以此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的意義
(一)有助于增強課堂趣味性
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最終的學習效果。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想方設法增強課堂趣味性,使得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從而主動學習,進而打造高效的課堂。在課堂上融入生活情境,將枯燥的數學知識點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能夠增強課堂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有助于降低知識點的理解難度
數學學科包含很多抽象的知識點與數學概念,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因而面對過于抽象的知識點,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而倘若教師能夠將這些抽象知識點以具體的生活問題呈現出來,則能夠促使學生快速理解問題,從而降低知識點的理解難度,實現高效學習。
(三)有助于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而且需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增強。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問題,要求學生自主思考并解答,就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的策略
(一)在課堂導入環節融入生活情境,實現課堂導入生活化
良好的課堂導入環節,對于提升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非常重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意識到良好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并且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得課堂導入生活化,讓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放在課堂上,從而為后續展開更為高效的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比一比”這一課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數字,并且對比這些數字的大小,讓學生在觀察視頻畫面的過程中形成對數字大小的概念,并且了解到這些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二)在課堂提問環節融入生活情境,實現課堂提問生活化
課堂提問環節,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關鍵。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提問環節,使得課堂提問生活化,讓學生對課堂問題產生探究興趣,促使學生逐步深入學習,全面掌握課堂知識點,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時、分、秒”這一課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鐘表帶入課堂,并且向學生提問,要求學生準確回答鐘表此時指示的時間,引導學生了解時針、分針和秒針在鐘表上的指示意義,實現課堂教學環節的生活化。
(三)在課后練習環節融入生活情境,實現課后練習生活化
課后練習作為學科教學體系中的一部分,是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小學數學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體系,促進學生快速消化吸收課堂教學內容,就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學策略,為學生布置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課后練習作業,促使學生圍繞課后作業展開自主實踐,尋找問題的答案,培養探究精神,鞏固學習效果。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完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相關知識點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業,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家中尋找符合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物體,并且嘗試測量和計算這些物體的周長。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目前的教育新形勢下,需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原則,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將生活情境巧妙融入各個教學環節,使得傳統課堂煥然一新,對學生產生吸引力,促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學習、高效學習,快樂學習,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促進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順利落實,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仁瓊.改變數學教學手段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1).
[2]王清琴.培養良好習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
[3]鄧強.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