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寒
摘 要:隨著新課標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國對各個學科的教學方法有了更嚴格的要求與標準,而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水平。然而目前部分語文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過分重視寫作教學,而忽視閱讀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引導;閱讀;策略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是一種個體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閱讀是一種主動性過程,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更直接地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從而逐漸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達到“以讀促教”的目的,最終提高自身語文水平。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不利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深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過分重視寫作教學,而忽視了閱讀教學,即使少部分教師有開展一定的閱讀教學工作,但由于自身素質等各方面影響,在閱讀教學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成果,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教師將自身對教材的理解強加在學生身上,忽視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與看法,導致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老舊單一,仍采取“填鴨式”教育,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產生厭煩心理,不利于教師閱讀教學工作的繼續開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讀”的具體策略
1.借助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
一個良好的情境創設可以使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創設,將閱讀知識轉換成圖文、視頻、音樂等形式,豐富閱讀的可讀性以及趣味性,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情境中迅速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完語文三年級下冊中的《女媧補天》這一章節時,可以先將文章內容制作成具有故事情節,色彩濃厚的漫畫供學生欣賞學習,使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這時教師再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適應的視頻和音頻,使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影響下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真實感受文章的核心思想,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度理解之后,就可以有方向、有目的地進行課文閱讀,從而提高了自己的閱讀效率與閱讀質量,最終促進自身各方面的發展。
2.構建良好的閱讀氛圍
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使學生更愿意去閱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構建一個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激勵評價,當學生在朗讀完一篇文章后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激勵,例如,小學語文在教授完語文四年級上冊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篇文章后,可以讓學生上臺朗讀,然后教師再進行語言激勵,運用“進步得很快哦”“讀得很有感情呢”等話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自信心,使學生敢于去閱讀,愿意主動去閱讀。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一個閱讀小天地,擺放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具有趣味性與故事性的課外書籍擺放,供學生閱讀,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節省了教師的教學時間與精力,為教師閱讀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3.閱讀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還要將閱讀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在閱讀時可以引起情感的共鳴,對文章的理解也就更為深入了。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語文六年級下冊中的《手指》這一篇文章時,就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其他人手指的樣子,如自己的父母、周邊的鄰居,賣茶的阿姨等,然后在課堂教學中考試再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手指,看看有哪些不同之處,這樣就能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實際,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再一起,之后再對課文進行閱讀,也就胸有成竹了。教師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慢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更培養了學生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拓展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思維能力,最終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兩個方面都獲得了發展。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符合新課標改革的具體要求,與時代發展相貼合,教師通過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會帶給他們豐富的趣味體驗和高雅的氣質,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完善自身的教學手段,不斷探索,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而克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小學生閱讀素養的不斷提高,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1]張玉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品讀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18(10):57-58.
[2]王躍江.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能力提升的路徑[J].基礎教育研究,2018(3):61-62.
[3]江亞強.芻議新課改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才智,2018(18):80.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小學語文”以讀促教“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18PTYB00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