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珍
摘 要:數學是一門重要學科,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和學習能力至關重要。當下的小學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緊跟新課標的要求,依據實際情況結合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持,不斷深化改革小學數學教學的新思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實際的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自我解決能力都是眼下最急迫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教學;創(chuàng)新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出了新的考驗。在學校、家長、老師和學生“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提高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互相溝通,及時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溝通問題
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生的學習情況一般出現的問題較多,在數學教學中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差,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中面積的計算中,老師為了讓學生直觀地測量出圖像面積的大小,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個合適的圖形單位面積,在選擇過程中,學生就沒有在意對實際要測量圖形面積的計算,只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在最后進行圖形面積測量的時候,選擇圓形作為單位面積的同學就遇到了問題,面積無法計算。在選擇單位面積時,老師就要主動地去引導學生。
(二)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定要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老師過多地注重了教學大綱中的教學任務,很快地完成了基本的教學任務,學生也學習到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可是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沒有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這對學生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會有很大的負面作用。
(三)教學與生活脫軌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主要受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年齡的制約,在小學數學學習期間,學生不僅學習欲望不高、邏輯性太差、沒有自主的分析能力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教師如果只是注重課本上的教學,就沒有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讓學生學以致用。
(四)信息技術使用率低的問題
在當下信息技術不斷更新的今天,如何提高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面積計算中,學生可以利用單位面積進行測量的方式完成,但是有的學生的邏輯性太差,不能及時地理解接受。這時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圖形處理工具,利用多媒體演示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直觀感受,提高知識點的記憶效果。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措施
(一)多方位學習平臺的搭建
在以前的教育認識中,家長將學生送到學校后,為學校繳納足夠的學費,有老師負責學生的全部學習教育,這樣教育觀念已經落伍。教師不僅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學校要不斷地深化改革教學大綱,家長也要不斷地學習優(yōu)秀的育兒案例。
這樣,我們就可以依據信息技術的支持,為學校、老師和家長搭建一個可以共享的學習平臺,讓家長了解到在學校老師都是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老師可以更快地知道學校將要實行的教學改革措施,家長也在不斷地學習,增加對子女的家庭教育。
(二)多媒體設備的正確應用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不斷推廣,更多老師在教學中熟練地使用多媒體。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一部分老師為了偷懶,將多媒體設備當做給小學生放映動畫片的工具。這樣的教學嚴重與初衷相違背,在實際的運用中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一些口授不易理解的知識點來進行專項的多媒體教學,這樣一來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也是一個大大的提高。
(三)情境設計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來彌補一些知識點的不同。還有就是在一些新知識點的學習中,學生不能盡快地跟上老師的思維,進入到新課程中,這就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更快地讓學生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依靠信息技術建立一個模擬的教學情境,這樣可以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識點。
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位置與方向的學習中,老師僅靠簡單的描述是不能讓學生理解的。老師在描述兩個物體的位置變化和方向時,我們利用多媒體將圖像立體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在進行小組討論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參考一個參考物,描述自己的位置與方向,通過小組之間的互相描述,快速地讓學生對物體的位置與方向有一個很好的認識。
(四)教學目標的深入延伸
在以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的教學方式都是點到為止,只是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講解,沒有為學生打開一扇探索的大門。雖然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不是很強,但是,不能因此就關上了讓學生探尋的大門。在現如今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學生不僅可以向老師、家長詢問,還可以自己使用電腦,在網絡上進行搜查,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不斷地對不了解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探索。這樣在課外了解到的數學知識,在以后自己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可以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了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學中針對現有的問題采取何種快速的解決方式。在數學教育中,小學的教學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老師必須緊跟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利用好信息技術這把“武器”,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張小敏.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8):115-119.
編輯 溫雪蓮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學中重要課程之一,主要是對小學生運算能力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幫助學生嚴謹態(tài)度的養(yǎng)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教育改革也在逐步進行。現階段教學規(guī)劃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小學數學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跟隨教育改革的步伐,運用新型的教學手段,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思維邏輯;創(chuàng)新教學
傳統(tǒng)教學形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主要的教學方式也是以板書的形式向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和展示,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非常被動的。并且,黑板上所能夠呈現給學生的學習內容有限,限制了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長期發(fā)展下去,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新型的教學方式出現在小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善于進行利用和創(chuàng)新。
一、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雖然素質教育一直在要求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yǎng),但是傳統(tǒng)教育形式仍然影響著大部分數學教育工作者,導致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一直未能有較大的突破和發(fā)展,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隨著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教師已經不再是課堂中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設計適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學器材及形式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無法實現有效的學習引導。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片或者卡通形象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比如,在小學數學課程“長方形的認識”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一幅豐富的城市卡通圖畫,圖畫是由多種圖形組合而成的,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大家看一看,這幅卡通畫中都有哪些形狀呀?”學生能夠很快地做出回答,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圖畫中的長方形,在尋找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評價和積極引導,針對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學生也要進行鼓勵,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完成對長方形的認識,然后教師再詳細地向學生介紹長方形的性質。最后,請同學們列舉出學習生活中的各種長方形,在歡快愉悅的環(huán)境中完成課程教學。
二、設置生動情景,加深知識印象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在教學中的應用是必然趨勢,但是很多年紀大的教師還并不習慣或者不善于使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對很多操作不夠熟練,覺得過于繁瑣。因此,很多教師還在使用傳統(tǒng)的板書形式進行教學。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問題的教學,教師都只能通過口頭描述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對于問題的描述不是很清晰,會給小學生的問題解答增加負擔。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利用聲音及視頻等形式加深學生對于問題的印象,有效促進小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并加深其對知識的記憶。
比如,在小學數學“多邊形面積”這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多種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如,一個作業(yè)本、一個三角尺、一個屋頂、一個梯形車窗等等,先讓同學們自主對以上物體進行面積計算。學生能夠快速計算出前三種物體的面積,而針對最后那個梯形的玻璃,很多學生都不知道該如何計算,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將梯形分解成長方形和三角形,學生能夠很快計算出分解之后的每個部分的面積,然后向同學們介紹梯形面積的計算方式以及原理,能夠快速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練習設計
由于數學知識相對來說較難且繁瑣,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使很多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感,無法達到教學效果。很多教師提高小學生數學成績的方式就是給學生布置大量的課下練習,這是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qū),教師在教學中應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全面接受并掌握學習內容,適當地布置課后作業(y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必要的練習是鞏固小學數學學習效果的主要步驟,教師在學生練習中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鞏固對知識點的掌握。
比如,在小學數學“萬以內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計算練習題錄入到抽題系統(tǒng)之中,在向學生講述完教學方法之后,向同學們展示抽題系統(tǒng),讓學生自主喊開始和停進行練習抽題。這種教學方法與以往的題海練習有很大的區(qū)別,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新鮮感,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練習。
綜上可知,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小學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方法,極大地豐富了小學教學的方式,對于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作為小學教師,要做好學生基礎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尊嚴.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J].新課程(上),2017(2):51.
[2]徐強.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 考試周刊,2017(82):124.
[3]楊尊嚴.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J].新課程(上),2017(2):51.
[3]徐火榮.基于信息技術支持下對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的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20):36-37.
[4]張萌.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28).
[5]岳晨路.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及應注意的問題[J].甘肅教育,2014(13).
[6]張海山.淺析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A3).
作者簡介:周丹(1988—),女,漢,湖南岳陽,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