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啟玉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蘊含著數學和大量的數學思想,與此同時,生活也離不開數學,二者緊密相依。為了達成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提升,促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應該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嘗試。本篇文章,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嘗試作了四個方面的研究,以期能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定的基石,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模式
一、引言
數學教材中的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但是在教材中的應用又丟失了原本的鮮活性,使得數學知識變得晦澀、難懂,在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的僵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到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熱情,因此,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嘗試,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以及整個學校都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生活化
外國有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進行數學教學等同于應用數學語言進行教學,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主要通過語言來交流,針對相同的一節課,每一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學生的接受度都不相同,這是由教師自身所具有的語言素質的高低來決定的,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并不具備高水準語言素質的教師是不可能將抽象而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語言形式,數學從表面上看著似乎是枯燥乏味的,但其實內里潛藏著無數妙趣橫生的東西。”基于此,教師可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在不改變數學知識的情況下,加工以及裝飾數學教學語言,使其變得更加易懂和通俗,充滿趣味性,通過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的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知識的接受度。比如,在進行《比大小》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小于號和大于號這兩個比大小常用的符號,教師可以用編一首比大小的順口溜:“小于號、大于號,倆伙伴、來上學,尖朝左,是小于,尖朝右,是大于,倆符號、站中間,誰最大、表揚誰。”順口溜的形式可使該年齡段的學生,清楚的記憶這兩個符號,事半功倍。
三、小學數學教學情景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情景生活,主要可通過下述三個方面來實現。首先,生活現象捕捉。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和蘊藏著數學思想。教師應善于對甚或現象的捕捉和應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服務于數學教學。比如,在進行《循環小數》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觀察一年四季的更迭,來初步認識到“循環”一詞。其次,生活畫面還原。小學數學課本的大部分內容來源于現實生活,但是當其被載入教材之后,就會變得晦澀、難懂,假如教師能發揮創造力還原和再造出數學課本中的內容,將其與實際生活相融,就可以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自然而然的產生數學學習的親密感,越發的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第三,生活經歷模擬。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多的進行生活原型的模擬和配置。這主要是由于許多問題并不能真切的展現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相反的是學生有這種經歷,教師可選擇一些和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材料,進行問題情景的模擬,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比如,在進行《垂直與平行》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通過兩個學生的演示,使學生可以更為直觀的了解到平行所應具備的一些條件,教師可通過教師墻角的構造來向學生教授有關于垂直的數學知識,這可使得學生感知到數學學習和實際生活之間緊密的聯系,可使學生牢牢掌握該節課所教授的知識。
四、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
在趣味性的活動中,學生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和觀察周圍的事物,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潛在能力,去領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去體會思維活動的趣味性,這就是開展數學課外活動的目的。該活動的開展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度,數學課本中晦澀的知識只有在具體的活動中應用,才會融會貫通,因此,加強對學生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力度,離不開課外活動的開展。此時,教師可將數學教學活動有機的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達到最大的活動發揮效果。比如,在進行《1~5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為了使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充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安排學生進行名為“模擬商店經營”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可安排學生準備到活動中會用到的數量1~5不等的鉛筆、橡皮、鉆筆刀、皮筋等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接下來,學生就要學會數數了。為了促成本次活動,可將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一組扮演售貨員,一組扮演顧客,進行買賣,還要求顧客要買回1~5個數量不能的商品。其后可將兩組的角色進行互換,教師在旁充當監督、指導者的角色。教師還可在該活動完畢之后,給學生布置一道買東西的作用,讓其在家長的陪同下買1~5件數量不等的學習用品,次日,教師可從學生的完成情況中得知其的知識掌握程度。
五、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生活化
數學課本中的內容盡是抽象性、概括性、一般性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創造性的進行教材的應用,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生活化思維訓練,把晦澀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教師還應放眼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盡可能的應用來源于學生常見素材的問題,應用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去進行數量關系的教學,再將其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進行考驗。這要求教師要善于設計生活化的問題情景,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思考用腦,交流用心。在體驗情感的同時,自發的完成對自身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生活的重組成部分是數學,這表明數學來源于數學,但也離不開生活,其實,生活也是如此,與數學緊密相依。基于此,教師應教育和引導學生時時不忘留心身邊的事物,助力養成自身善于應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和觀察周圍事物的優良習慣。
六、結束語
總的來說,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并且蘊含著大量的數學思想,與此同時,生活也離不開數學,二者緊密相依。為了達成提升小學數學教學實效,促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應該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嘗試。本篇文章,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嘗試作了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情景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生活化這四個方面的研究,這不僅能夠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定的基石,還有助于提升小學數學整體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侯丁未.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嘗試[J].學周刊,2017(6):139-140.
[2]金玉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嘗試[J].教育現代化——知網,2017(9):0195-0195.
[3]薛德強.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嘗試[J].讀寫算:教師版,2016(19):116-116.
[4]高振艷.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J].學苑教育,2016(11):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