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東
(山東大學法學院,山東濟南250021)
保險金信托因結合了保險和信托的雙重優勢,利用保險的杠桿作用來降低信托的投資門檻,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并且能夠通過一系列金融運作實現委托人的意愿。相比市場上已有的金融產品和作為財富傳承主要工具的家族信托而言,保險金信托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具體如下:
傳統的財富傳承機制未設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長期規劃,致使財富的傳承不具有可持續性,財富的功能沒有最大化利用,甚至對受益人的發展帶來了負面作用。保險金信托通過引入長期規劃和適宜的激勵機制,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受益人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價值觀,引入第三方實施約束機制,避免受益人對財富的任意揮霍,確保財富的保值增值。通過增加合理的分配方式和支付條件,激勵受益人在前輩的基礎上發揚優秀的家族精神和品質,保證其財富有效傳承,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現實中因保險金數額通常較大,可能會出現相關利益人為了巨額的保險金而傷害被保險人或通過各種手段騙取保險金的道德風險。保險金信托在傳統保險支付的基礎上,引進信托機構作為保險關系的受益方,保險機構將保險金支付給受益方的信托機構,由信托機構將其存入特定的信托賬戶,按照信托協議將其有條件地支付給真正的受益人,這種操作方式可有效地避免相應的道德風險。此外,傳統模式下受領保險金的受益人因其年齡或能力的不足,無能力對財富實現有效的管理,極容易造成財富的流失,往往會使委托人的意愿落空;而在保險金信托中,信托機構具有專業的財富管理能力,有按照委托人的意愿進行財富管理的職業精神,可通過其專業的運作手段實現財富的優質管理。
相比家族信托動輒幾千萬元的門檻,保險金信托僅需要年繳二三十萬元保費累積數百萬元即可設立,投資門檻相大大降低,對高凈值人士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保險金信托相對來說具有靈活、便捷、私密的優點。首先,信托具有契約和商事組織兩種屬性,且基于信托的契約屬性,委托人通過與信托機構的約定靈活安排資金給付的時間、方式和比例,實現自己的委托意愿。其次,根據《信托法》規定,信托只需要具有合法的信托目的、明確的信托財產以及書面形式的信托合同即可設立,不需要進行公證或其他的行政確認,具有手續簡便、設立時間短、效率高等優點。最后,信托具有高度私密性。信托內容一般限于信托委托人和受托人知曉,受益人可能亦不知其具體內容。這種操作方式充分維護了委托人的隱私。
信托財產的獨立性,為實現債務隔離提供了基本前提。債務隔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信托財產與委托人的債務隔離。根據《信托法》第十五條規定,信托財產與委托人未設立信托的其他財產相區別。設立信托后,委托人死亡或者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銷、被宣告破產時,委托人不是唯一受益人的,信托存續,信托財產不作為其遺產或者清算財產。而保險金信托中信托的受益人主要為委托人的后代,其委托人往往不是唯一受益人,因此可以實現信托財產與委托人債務的隔離。第二,信托財產一般不得強制執行,但存在例外情況。根據《信托法》第十七條:“除因下列情形之一外,對信托財產不得強制執行:(1)設立信托前債權人已對該信托財產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并依法行使該權利的;(2)受托人處理信托事務所產生債務,債權人要求清償該債務的;(3)信托財產本身應擔負的稅款;(4)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睆摹缎磐蟹ā返囊幎ㄖ锌梢钥闯?,信托財產的強制執行主要基于涉及損害第三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這種情形下因其損害第三人的利益而不再具有債務隔離功能。但是除上述情形之外的保險金信托仍然具有債務隔離功能。
保險的杠桿功能在終身壽險中體現最明顯,當保險事件發生時保險金的數額通常是投保人繳納保費的數倍,利用巨額保險賠償從而實現財富的快速積累。再將數額巨大的保險金數納入信托架構,通過信托機構的資產管理優勢實現個人財富的增值保值。此外,還可以利用保險金信托來規避遺產稅。
在我國,保險金信托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尚未具有統一的定義。但根據現有實踐可總結其基本內涵,主要是指以保險金或保單受益權作為信托財產,由委托人和信托機構簽訂信托合同,當達到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或給付條件時,保險公司將保險金交付于受托人,由受托人依信托合同約定的方式管理、運用信托財產,并于信托期間終止時,將信托資產及運作收益交付信托受益人。上述內容可歸納為“保險+信托”模式,委托人作用顯著,處于有利地位,能夠掌控這個保險金信托的操作流程,降低了委托人的投資疑慮,使其成為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其整個流程主要通過三份合同來實現:一是投保人(委托人)和保險公司簽署保險合同;二是投保人(委托人)和信托公司簽署信托合同;三是投保人(委托人)與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簽署三方協議,將保險金作為信托財產放入信托中。這種模式以簽署多份合同、通過合同自治來實現,具體內容可因委托人的需求不同而不同,整個產品模式不具備統一的操作規范。
美國壽險信托模式主要是委托人將保單的一切權益轉移給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代委托人行使對保單的一切權利;被保險人不再享有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抑或變更保險合同其他條款的權利;當委托人去世后,保險公司將保險金按時足額地轉移到信托賬戶,信托公司對其按信托契約中的規定進行安排和運營。英國的人壽保險信托是指投保人在購買以自己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時,投保單上就會有是否需要人壽保險信托服務的條款,如果投保人愿意將自己的保單以信托形式保管,保險公司就會提供一份信托契約,幫助投保人設立并注冊信托計劃。英美法系承認信托的雙重所有權,但大陸法系不承認信托的雙重所有權,我國《信托法》亦未承認雙重所有權。此外,在上述模式下轉移保單是關鍵點,而保單轉移的有效性在我國法律規定中尚不明確①。但司法實踐中一般認為,保險事故發生前,保險金請求權屬于期待權,具有人身屬性,不得轉讓②。故英美法系下的保險金信托模式對我國的借鑒意義有限。
臺灣地區運用最廣泛的人壽保險金信托,主要是指投保人與保險人簽訂人壽保險合同,保險合同中的被保險人即為投保人,保險受益人為其子女,并在協議中寫明明確放棄處分該份保險合同;再由子女與信托公司簽訂一份信托協議,指定其自身為委托人和受益人。日本實行的是保險金信托,即信托公司獲得的并不是投保人的保單,而直接為被保險人死亡后所領取到的保險金。日本、臺灣地區和我國同屬于大陸法系,歷史傳統及文化背景具有很強的相似性,我國的保險金信托可借鑒上述地區的做法,指導我國保險金信托的發展。
水霧化是以水為霧化介質制備金屬粉末,其生產成本低,霧化效率高,常用來生產鋼鐵粉末、含油軸承用預合金粉末、鎳基磁性材料粉末等。相對氣霧化,水的比熱容比較大,在霧化過程中破碎的金屬熔滴快速凝固變成不規則狀,導致粉體形狀難以控制,且難以滿足金屬3D打印對粉末球形度的要求,此外由于活性金屬及其合金在高溫下與霧化介質水接觸后會發生反應,增加粉末氧含量,這些問題限制了水霧化法制備球形度高、氧含量低的金屬粉末[6,7]。
保險金信托在我國仍處于探索階段,且因其法律依據不完善、法律地位不明確,監管措施未跟進,可以說依然處于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鑒于上述原因,投資者及從業者仍然對保險金信托存在著諸多困惑,首當其沖的便是其法律風險。通過對境外類似產品的研究和對國內已有產品的分析,筆者認為其法律風險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信托公司是否符合《保險法》受益人的規定?基于私法自治原則,契約當事人可約定將保險契約上將來可能發生的保險賠償請求權讓與受益人,則此受益人據此而成為唯一具有受領保險金權利之人。受益人及其資格具體由契約當事人(被保險人或投保人)指定,具有任意性。我國《保險法》第十八條規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侗kU法》對受益人的范圍和資格未做特別限制,故理論上來說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只要受被保險人或投保人的指定皆可成為受益人,但是在實務中被保險人或投保人常指定與其有利害關系之人為受益人。雖然各保險公司的操作規則規定都推定收益人為投保人“近親屬”,信托公司并不滿足保險公司的受益人條件,但這并不構成對信托公司成為受益人的限制;因為保險金信托是由保險公司和信托聯合推出的理財產品,相信雙方會在不違反《保險法》規定的前提下合理解決該沖突。第二,保險金信托是否符合《信托法》以及保險金是否構成信托財產?根據《信托法》第六條規定,設立信托必須具有合法的信托目的;第七條規定,設立信托必須有確定的信托財產,并且該信托財產必須是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財產;第八條規定,設立信托應當采取書面形式。從以上法條可以總結出信托的合法設立必須具有合法的目的、確定的信托財產以及相應的信托書面文件等要素。從目前的保險金信托來看是滿足上述要求的。根據《信托法》第十四條的規定,信托財產主要指受托人因承諾信托而取得的財產。但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流通的財產,不得作為信托財產。在保險金信托業務中作為信托財產的是保險事故發生后產生的保險賠償金,其具有合法性,亦不屬于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流通的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賠償金作為信托財產從委托人(保險公司)向受托人(信托公司)轉移之后,受托人便可享有信托財產法律上的以及形式上的權利,可以管理和處置該財產,可以利用其專業能力進行運作。通過上述分析可以認為保險金信托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具有合法性。
一是操作規范不確定。我國的保險金信托產品最早產生于2014年,發展歷程較短,各種創新規則層出不窮,尚不具備統一的操作規范。監管機構態度尚不明朗,亦未進行限制或出臺相應規定引導其正確發展,但保險金產品投資回報周期較長且投資資金相對較大,鑒于此,很多投資者仍然處于觀望狀態。二是保險合同不確定。保險金信托在規定的期間內按時繳納保險費,一般來說這個周期較長,故可能存在投保人因為各種原因不及時繳納保險費,導致保險合同無效,以及投保人因某些原因解除保險合同。鑒于此,在保險金信托實際操作中三方往往約定委托人放棄部分權利,以實現保險合同的確定性。這種約定存在著很大風險,委托人可以違背三方的約定利用一定手段導致保險合同無效,從而危及保險金信托,致使各方的努力付諸東流。三是信托財產的不確定。英美法系國家的信托制度中存在著“不可撤銷信托”的規定,從而保證了財產的確定性。我國《信托法》并未規定“不可撤銷信托”制度,將直接影響信托財產的確定性。
根據《關于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規定的通知》(財稅[2017]56號),對資管產品管理人運營資管產品過程中發生的增值稅應稅行為,暫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繳納增值稅。其中包括信托公司,其資管產品包括資金信托、財產權信托等;根據該通知,保險金信托屬于該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內;但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的規定,保險賠款屬于免稅項目,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簡而言之,根據現行稅法的規定,保險金信托產品將會增加相應的增值稅負擔和客戶的投資成本,降低其對已有客戶或潛在客戶的吸引力。
為更好地保護保險金信托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保險金信托的發展,可從以下方面入手改進:
保險金信托客戶缺乏相應的投資基礎知識,尚未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和風險觀,故相關機構在推廣保險金信托時,應主動了解其風險偏好,對其進行投資能力測試及投資理念培訓,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投資觀。不應為了拓寬業務渠道、提高市場占有率而盲目擴大客戶選擇范圍。相關機構應建立和完善客戶身份識別制度,理性選擇客戶,防范金融風險;在實施合作之前,應進行客戶資信調查,選擇資金信用良好、誠實守信、具有投資意愿的客戶,避免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進而降低操作風險。
隨著2017年9月1日《信托登記管理辦法》的實施和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我國的信托登記制度已基本建立。其中《信托登記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信托登記信息包括信托產品名稱、信托類別、信托目的、信托期限、信托當事人、信托財產、信托利益分配等信托產品及其受益權信息和變動情況。上述規定為實現信托財產的穩定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實現信托目的和委托人的意愿,充分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缎磐械怯浌芾磙k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了相應的公示程序,但限于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及財產權信托進行受益權拆分轉讓或者對外發行受益權等類似情形。上述規定并不意味著信托的隱私性蕩然無存,《信托登記管理辦法》特別強調了信托登記機構的保密義務,大大加強了信托的隱私性,很好地回應了學界對信托因實行信托登記制度不再具有私密性的擔憂。
可以考慮出臺相應的行政法規或部門規章,明確保險金信托及類似產品的合法地位,通過制定具體細致的操作指引,促進保險金信托及類似產品的發展??梢钥紤]借鑒國外關于信托制度的規定,并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法律實踐,完善修改《信托法》或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此外,還可以對保險金信托及類似產品實施相應的稅收優惠,降低其稅收成本,使其真正地發揮財富傳承作用。
注:
①參見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1日實施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規定,保險事故發生后,受益人將與本次保險事故相對應的全部或者部分保險金請求權轉讓給第三人,當事人主張該轉讓行為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根據合同性質、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除外。
②參見《膠州市鐵建燃料有限公司與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膠州支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2016)魯02民終591號)。法院認為,在保險事故發生前,受益權是依附于人身關系的期待權,具有不確定性,他人無法直接在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直接取得受益人的權益。而在保險事故發生后,受益權已轉化為確定的保險金,脫離投保人、保險人的約束,與普通的民事債權無異。
[1]朱丹,靳毅.保險金信托法律架構設計探討[N].中國保險報,2017-2-6.
[2]吳敏.門檻更為平民化保險金信托成市場新寵[N].華夏時報,2017-10-2.
[3]張明楷.保險詐騙罪的基本問題探究[J].法學,2001,(1).
[4]包虹劍.保險金信托的重要性正在凸顯[N].第一財經日報,2017-3-16.
[5]朱圓.論信托的性質與我國信托法的屬性定位[J].中外法學,2015,(5).
[6]黃來紀.試論我國《信托法》的特點[J].政治與法律,2002,(1).
[7]劉曉希.運用保險杠桿進行風險管理[J].首席財務官,2012,(11).
[8]歐陽天健.遺囑信托中的遺產稅規避法律問題研究——兼論我國未來遺囑信托稅收法律體系的構建[J].稅務與經濟,2016,(3).
[9]黃蕾.另辟蹊徑沖擊“開門紅”保險金信托悄然盛行[N].上海證券報,2017-10-19.
[10]楊倩雯.創富之后如何傳富可以試試保險金信托[N].第一財經日報,2017-3-16.
[11]葛蔓.保險金信托在財富傳承中的運用[J].公民與法,2016,(4).
[12]趙磊.信托受托人的角色定位及其制度實現[J].中國法學,2013,(4).
[13]馬琳琳.淺論我國人壽保險信托制度的發展——基于臺灣地區人壽保險信托制度的研究[J].上海保險,2012,(10).
[14]陳猷龍.保險法論[M].臺北:瑞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
[15]樊啟榮,張曉萌.論保險受益人指定不明之解釋——評《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9條第2款的妥適性[J].保險研究,2016,(6).
[16]施天濤,余文然.信托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
[17]張軍建.信托法基礎理論研究四[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
[18]馮輝.論“嵌入式監管”:金融監管的理念創新及制度應用——以民間借貸的法律監管為例[J].政治與法律,2012,(8).
[19]黎軍.論司法對行業自治的介入[J].中國法學,2006,(4).
[20]屠世超.行業自治規范的法律效力及其效力審查機制[J].政治與法律,2009,(3).
[21]劉丹冰.試論金融衍生市場中的投資者教育[J].河北法學,2009,(6).
[22]黎四奇.我國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的困境及其破解[J].法商研究,2017,(5).
[23]管輝寰.信托統一登記制度下保險金信托發展路徑的法律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7,(3).
[24]金錦萍.論法律行為視角下的信托行為[J].中外法學,2016,(1).
[25]李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辨[J].經濟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