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夢霞
摘 要:自主探索是學習數學的一種有效方式。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教師必須善于創設和諧氛圍,使學生“樂”學;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愿”學;注重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掌握必備的數學基本知識與技能,發展學生的智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這一教學目標已被廣大教師所認同。積極實施“自主性學習”無疑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策略。下面就小學數學如何實施“自主性”學習作一淺顯的探析。
一、創設和諧氛圍,使學生“樂”學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在特定時空中的一種特殊雙邊活動。師生只有在和諧協調、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人際情感氛圍中,教學活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自主性學習”必須創造一種學生身心愉快,樂意學習的情感氛圍。因此,教師首先必須確立教學民主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在教與學的雙向交往中處于平等地位,把學生當作朋友,看作是教學活動中的密切合作者,使得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雙方都向著一個共同目標,心理相融,激情投入,充滿樂趣,把教學過程體現成一種奮發向上。充滿生機活力的生命歷程。為此,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充分做好準備,做到成竹在胸,游刃有余。課堂上,教師要親切和藹,微笑自然,富有熱情,充滿智趣。講解,語言流暢優美,生動形象;板書,端正清楚,揮灑自如;啟發,巧妙含蓄;點撥,準確到位。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毫不吝嗇地給予各種形式的激勵、表揚。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勇于提問,大膽發言,敢于指出別人的錯誤,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真正使學生感到教師的親切和安全,使他們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愉快地學習。課后,教師仍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對學困生要給予更多的愛護,及時提供各種幫助,使他們克服學習困難,不斷進步。
二、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愿”學
興趣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一旦對數學課程產生了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地參與學習,其內心情感表現為愉快、喜歡,學習行為表現為積極、主動,課堂上其觀察、思維、記憶等心智活動會處于最佳狀態。
1.精心設疑,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問題是引起學生注意,并對之進行思考、探究的起因,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品質是在對無數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因此,精心設計數學課堂的提問,對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十分重要。如果問題含糊不清,或者過難,學生無從思考;或者過易,學生無須思考,都將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出現也要精心安排,有的問題須在講授前提出,引起學生注意;有的應在討論時提出,讓學生共同探討;有的可放在講授結束后提出,供學生課后思考。有的問題是教師直接提出;有的問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說出來;有的問題讓學生在獨自練習中主動提出來。總之,巧設問題懸念,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根據每節數學課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如果仍是一支粉筆一本書,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把知識“奉送”給學生,是引不起學生興趣的。隨著現代教學媒體的不斷創新與運用,教師要學會熟練操作投影、錄像、多媒體、計算機以及各種專用教具,充分運用聲、光、影等創設富有趣味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實地測量、調查統計等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親自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重要性,從而產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3.樹立榜樣,開展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勝、趨同性強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樹立學生學習的榜樣,學生中好的提問、精彩的回答、準確清楚的作業,適時地給予表揚和獎勵,使學生時時有模仿和趕超的目標。課堂中,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可以是同桌,可以是前后四人,也可以是小組為單位。并經常組織競賽,口算比賽,看誰又對又快;計算題比賽,看誰的正確率高;應用題一題多解,看誰的方法多。這樣小型多樣的競賽,都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注意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
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這說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是否掌握學習的方法,是學生自主性課堂學習取得最大成效的關鍵。因此,教師在不斷優化教法的同時,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學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概括,并注意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內化為學生學習的一種品質。
1.訓練良好的課堂學習態度。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態度,是實現自主性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適時地指導和嚴格地訓練課堂學習態度。如何專心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如何認真仔細閱讀教材;如何按時完成并檢查自己的作業;如何運用學具或作圖幫助理解學習內容等。
2.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教師要善于根據新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自己去探究,找出規律,尋找結果,從而發展知識的遷移能力。當學生思維方向出現偏差時,教師要“撥一撥”;當學生思維遇到較大障礙時,教師就要“扶一扶”“幫一幫”。經常不斷地訓練,學生自然就能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也就能掌握學習數學知識的規律。
總而言之,“活到老,學到老”,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人一生當中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僅局限于學校里的學習是不夠的,為了讓學生在任何形勢下都始終保持不敗的地位,我們要大力提倡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梁。而且人的大腦也蘊藏著巨大的潛能,我們要積極地,善于運用策略地去開發它,從而創造出無限的價值,造福于人類。
參考文獻
[1]段青梅.有效的數學練習與數學作業設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6).
[2]常丹.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原因、對策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