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平
摘 要:探究式教學在教學策略上的優勢與可行性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有著一定的實踐意義。本文對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對于學生的積極意義和實施策略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教學;問題
數學教學應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展,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探究式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培養其問題解決能力有重要意義。
一、探究式教學的預期目標
(一)知識方面。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大致包括三個階段,第一是對新知識的了解,通過儲備基本的數學知識,建立起對數學知識基本概念的了解;第二是數學學習的鞏固與提高,在已獲取基本數學知識的前提下,通過實踐練習和教學活動來深化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最后,則是提高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究式教學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以及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探究式教學以知識為根本,在教學活動中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的方式構建數學知識結構。從知識教學角度來看,探究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是相通的,都以保證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性為前提,而探究式教學還在培養學生樹立基本數學學習概念的同時,引導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完善自身數學知識結構。
(二)能力方面。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小學生的學習特征通常表現為具象思維,而數學這門學科其中的一點重要意義就在于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以實踐學習活動來促進學生的思維及能力的發展,鞏固其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探究式教學更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教師利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法來促進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線性圖形知識等等,在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更深層次的感知數學知識的內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學習水平與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在長時間的教學過程中會逐漸形成一套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法,這些因素都會切實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以師生關系為例,教師需要對傳統的師生觀進行改變,建立全新的平等師生關系,使師生之間能夠相互促進,實現共同進步,而教師也并沒有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只是對其進行了新的定義,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在教中學。
例如,在《小數的意義》教學中,其中既有數的特征,又包括形的特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學生在深入理解一位小數的含義后,教師引導其歸納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兩位、三位以及四位數的變化意義,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觀察、思考、探究和糾錯。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使得知識在學生的腦中印象更加深刻。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得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安排更加流暢,不僅能夠讓學生切實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還使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
三、探究式教學流程
(一)問題導入,創設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可以很快地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并且對新知產生新鮮感,同時產生新的數學思維以及數學方法。利用問題導入情境,再在情境中設計相關問題,既能使學生多維度的感知數學知識,還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因此,從學生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來設計教學內容,使數學教學充滿靈活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提升自身能力。
例如,在《小數乘法》的教學中,教師以鉛筆為例,一支鉛筆0.75元,買5支鉛筆需要多少錢?大概有以下幾種解法:0.75+0.75+0.75+0.75+0.75=3.75元;0.75元=75分,75×5=375分=3.75元。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先將被乘數0.75擴大100倍后變成75,被乘數擴大100倍,所以積也隨之擴大為原來的100倍,那么計算出結果后,需要再縮小100倍。通過切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情境設計,使學生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情境的創設為教學內容創造出了一個易于辨識的場景,其中有學生熟識的事物,能夠迅速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認知經驗相結合,消除對學習新知的緊張感。
(二)問題探究,找尋最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大膽的猜想能力是探究式教學的核心,小學數學并不應只重視對數學知識的固定傳授,更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其創造性。教師在設計出問題后,學生依照已有的知識模型進行探究、尋找,從生活實際情境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探究中發散思維,探究問題的多個解題思路。
例如,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以生活垃圾為題,出示圖例,創設情境:廢金屬和紙張類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幾分之幾?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學生發現這與之前所學的分數加法不同,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進行單位的統一,通過獨立計算,發現了通分這一最簡單且快捷的方法,并在之后讓學生自主學習異分母分數的減法計算。從生活實際出發,利用生活中的元素設計教學案例,使問題的解決方法隱藏于問題中,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思路從而獲得獲得解題思維。
綜上,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首先要重視對學生提出問題、預設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其次,對自身角色進行轉變,弱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師生在探究中要進行密切合作,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魏雪峰,崔光佐,徐連榮.基于認知過程分析的小學數學探究問題設計與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35(08):101-107.
[2]宋強.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淺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6(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