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張琦



摘要 目的:探討半躺式母乳喂養對母乳喂養成功率及其負面情緒的影響。方法:收治待產孕婦%例,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予以傳統坐位橫抱式母乳喂養,觀察組予以半躺式母乳喂養。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產婦產后泌乳始動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產后1、2、4d泌乳量、母乳喂養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喂養1、2、4周的MSSN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半躺式母乳喂養方式能夠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促進產婦的泌乳量,對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 母乳喂養;半躺式;成功率;心理狀態
母乳是嬰兒時期最為理想的食物,母乳喂養能夠提高嬰兒的免疫力及智力,減少嬰兒時期猝死率,減少兒童期肥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對嬰兒健康有益[1]。隨著近年來剖宮產率的升高,導致產婦在剖宮產術后因切口疼痛、乳頭疼痛、乳頭損傷等原因產生負面情緒,抵觸并放棄母乳喂養[2]。臨床研究發現,調整產婦的哺乳體位能夠利用嬰兒原始反射完成母乳喂養[3]。因此,本文分析半躺式母乳喂養方式對產婦的母乳喂養成功率及其負面情緒的影響,以期尋找到理想的母乳喂養體位,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待產孕婦%例。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孕婦年齡21~38歲,平均(27.56±4.06)歲;孕周37~41周,平均(39.24±1.65)周;陰道分娩31例,剖宮產17例。對照組孕婦年齡20~41歲,平均(28.11±4.76)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9±1.53)周;陰道分娩33例,剖宮產15例。兩組產婦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納入標準:①接受過正規產檢;②均單胎孕足月,初產;③陰道分娩或剖宮產;④無母乳喂養經驗;⑤新生兒健康,Apgar評分>7分;⑥征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⑦產婦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肺疾病;②肝、腎器官功能不全;③精神疾病;④語言障礙;⑤合并乳腺基礎疾病。
方法:①對照組予以傳統坐位橫抱式母乳喂養方式,產后讓產婦與嬰兒盡早接觸,按照嬰兒的需求哺乳。由專人指導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產婦取坐位,側手橫抱嬰兒,產婦側手以C字型托住乳房,讓嬰兒含住乳頭吸吮。②觀察組予以半躺式母乳喂養方式,產婦回到母嬰同室后5min用手擠壓乳房收集初乳。產后12h內是過渡期,產婦的胸部是嬰兒的最佳睡眠地點,可讓嬰兒深度睡眠4~6h。因此產婦與嬰兒應及早接觸,在產婦觀察的2h內母嬰需一直在一起,不隨意分開,不論嬰兒是否吸吮乳房都對母嬰具有重要意義。半躺式母乳喂養方式是簡單、舒適、有效的最佳哺乳方式,能夠使嬰兒不怕冷不挨餓。由專人指導產婦取仰臥位,450斜后躺,背部墊枕頭或者墊子支撐,嬰兒俯臥無空隙緊貼產婦,予以產婦、嬰兒舒適的狀態。
觀察指標:①采用心理狀態評分量表(MSSNS)評估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態,總分0~152分,評分與心理狀態呈負相關性[4]。②記錄兩組產婦的泌乳始動時間及產后1、2、4d泌乳量,泌乳量=哺乳前擠出奶量×嬰兒吞咽次數×哺乳次數[5]。③記錄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成功標準:哺乳后每次嬰兒安靜入睡>2h,大便正常[6]。④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成問卷評估出院患者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22.0處理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行χ2檢驗;計數資料以(x±s)代表,組間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產婦泌乳始動時間、泌乳量對比:觀察組產婦產后泌乳始動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1、2、4d泌乳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成功情況對比:觀察組產婦產后1、2、4d母乳喂養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產婦心理狀態對比:觀察組產婦的母乳喂養1、2、4周的MSSN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兩組產婦滿意度對比:觀察組產婦的滿意度(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的滿意度(79.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73,X0.012,P<0.05),見表4。
討論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營養品,能夠為嬰兒提供必需的乳酸和脂肪酸,對嬰兒的大腦發育尤為重要。母乳喂養對嬰兒身體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但母乳喂養容易因哺乳姿勢、體位姿勢不正確導致的乳頭疼痛、情緒失調等原因造成喂養成功率低[7]。母乳喂養的體位是影響母乳喂養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上倡導喂養姿勢需做到嬰兒頭、體一線,身體緊貼產婦,臉部緊貼乳房,鼻尖正對乳頭,手托嬰兒臀部,如做到這些能夠促進母乳喂養成功[8]。但由于產婦母乳喂養經驗不足,無法正確掌握要點,導致嬰兒含接不正確,產婦出現負面情緒,從而導致母乳喂養失敗。而傳統坐位橫抱式哺乳體位會使產婦壓迫到嬰兒的胸廓,影響嬰兒的呼吸[9]。同時產婦在頻繁的哺乳過程中十分容易疲勞,導致腰部、手臂酸痛,而坐位橫抱式哺乳也不利于剖宮產產婦[10]。研究證實,半躺式母乳喂養式是悠閑、舒適的哺乳方式,具有簡單、省力、容易掌握等優點,能夠有效降低乳頭疼痛度,提高產婦母乳喂養舒適度,從而改善母乳喂養結局[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泌乳始動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產后1、2、4d泌乳量及母乳喂養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的母乳喂養1、2、4周的MSSN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半躺式母乳喂養方式是理想的哺乳體位。筆者認為可能是半躺式母乳喂養方式更符合人體生理解剖結構,能夠使產婦舒服斜躺,嬰兒也能夠在足夠空間中活動,母嬰可以進行目光交流,有利于構建情感,并能夠在嬰兒原始反射的作用下一次成功地含接乳頭。
綜上所述,半躺式母乳喂養方式能夠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促進產婦的泌乳量,對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具有積極作用,可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厲蒙,王曉蕾,王婷婷,等.半躺式哺乳姿勢減輕乳頭疼痛的效果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17,19(9):1726-1728.
[2]張嬌嬌,張宏玉.回歸生物本能半躺式生物養育母乳喂養方式[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3):195-196.
[3]李慶華,胡美根.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體位的探討[J].醫學信息,2016,29(2):203.
[4]王弘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體位分析[J].現代養生B,2015,9(12):259.
[5]梁忠紅.促進泌乳啟動干預對分娩孕婦母乳喂養成功率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6):1122-1124.
[6]蔣騰麗.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體位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3):1533.
[7]張慧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體位的臨床分析[J].心理醫生,2017,23(23):178-179.
[8]趙玉華,魏惠榮.剖宮產前后體位指導對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5):4281-4282.
[9]陳麗娟,蔣亞菲.剖宮產前后哺乳體位指導對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2014,9(9):21-22.
[10]楊惠芳.利用自制三角枕輔助不同體位提高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的依從性[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3):47-48.
[11]郭芳芳,黃燕芬.剖宮產前后體位指導在提高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中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