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國家教育部在頒布政策指令時,逐漸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初中時期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在初中時期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核心素養,將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本文以英語閱讀教學為例,闡述在初中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怎樣的轉變來幫助學生培養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英語閱讀;初中教學
【作者簡介】黃永加,晉江市僑聲中學。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一直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習方式作為學生增長知識的有效途徑。但現今社會不再是那個只憑借知識就能改變命運的時代,想在社會謀有一席之地,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需要具備高效的辦事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基本的道德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時,要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學生核心素養概念及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教育部也逐漸注重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中,一個明晰的政策標桿是學校教育包括課程應該“以學生為本位”,“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終身發展”。從政策層面引導學校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最早是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的一次會議中提出,教育中不能只注重教授學生知識,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能力。隨后由歐盟對核心素養概念進行了具體的解讀。而我國雖然還沒有對核心素養的概念進行具體界定,但辛濤等學者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其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
二、利用初中英語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可行性
1.初中生英語閱讀教學現狀。英語閱讀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生課上的英語閱讀,提升閱讀能力。但在現今的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仍然是課堂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將過多的時間放在把自己所理解的文章內容翻譯給學生的個人講述上,很少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學生普遍缺乏英語閱讀的鍛煉機會。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東西,使教學過程變成了“知識搬運”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生意識與思維的不可分割性,也忽視了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直接導致了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滯后性。這樣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同時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緩慢,最終使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初中學生核心素養特點。初中時期培養的核心素養具備基礎性、發展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初中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此時學生對事物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是學生性格形成和發展時期。在此期間對學生進行基礎性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可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強調知識、技能、方法的獲得,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這些都需要在特定的情景下通過特定的實踐活動才能得到實現,因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英語閱讀的學科特點正好使學生有機會進行實踐學習和鍛煉。
三、利用英語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途徑
1.轉變教學方式。在初二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We should learn teamwork.”中,通過傳統的授課方式,可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對籃球起源與發展文章內容的講解上。教師在課上統一講解時,為顧及所有學生的接受程度,會使課程進度放緩。短短的45分鐘課時,可能都被用在對籃球知識的學習上。但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上的前10~15分鐘進行自由閱讀,教師在此期間,隨時為學生閱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回答,既給了學生自主鍛煉閱讀能力的機會還給了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利用節省出的時間閱讀判斷對錯部分的“Famous Sports in English”文章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最后教師再對文章中的難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順思路。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以前在45分鐘課時內,學生只能跟隨教師思路理解一篇文章內容,但現在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更多的閱讀鍛煉。久而久之,會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2.轉變教學目標。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加強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視,給予學生自主思考時間,鍛煉學生發散思維。在初中二年級上學期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第二單元第二課的“What Mothers Said to Eat”文章,幫助學生鍛煉思維能力。教師在授課前可以先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比如讓學生在閱讀結束后回答媽媽禁止孩子吃糖的原因和必須喝牛奶的原因,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習慣于動腦思考。再在閱讀結束后,讓學生用英語自行組織語言,以“幫助文中孩子說服媽媽少讓自己喝一天牛奶”為主題進行課堂發言,鍛煉學生思維發散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
四、結語
初中時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黃金時期。利用英語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鍛煉學生能力,能為學生今后其他科目的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夏雪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建設:水平劃分與干預實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07):11-16.
[2]王艷輝.高職學生核心素養框架建構及培養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19):35-40.
[3]繆國芳.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及策略的研究[J].學周刊,2012 (05):38-39.
[4]雷曉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的特性與養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0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