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奎
摘 要: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學習內容難度上也逐漸增加。對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來說,已經不再停留在單純理解語句意思上,而是上升到體會文字背后的情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探索思考的。教師從學生的興趣以及實際需要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語文閱讀中的樂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建設高效語文課堂。
一、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一句道明了書籍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現如今,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面對當前的信息沖擊,閱讀是學生的獲取知識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可以說,閱讀能力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能力。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學習內容的形式以及難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進一步豐富基礎知識,拓展視野,去認識外面更為廣闊的世界。通過閱讀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提升語文的綜合素養。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閱讀能力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是生活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所以說,小學語文閱讀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不斷進行調整,建設高質量的語文閱讀課堂。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一)適當的拓展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更多是通過選擇經典文章,讓學生和作者對話,啟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閱讀教學是語文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能力都是息息相關的,其中最為緊密的便是寫作能力。學生通過閱讀去感悟作者文字背后的情感,而寫作恰恰是能夠把這種和作者思想上的共鳴記錄下來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學習。所以說,建立高質量的閱讀課堂,教師需要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比方說,在閱讀一篇文章之后,教師便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將自己所思、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進一步發揮閱讀對寫作能力培養的推動作用,從而建立高質量的閱讀課堂。閱讀,畢竟是學生拓展知識面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師在布置一些閱讀任務的時候,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和認知能力出發,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閱讀中來。
(二)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建設高質量的課堂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教育視野帶來了不小的變化,這是對教學方式的一種完善。閱讀,便是通過文字去認識世界、感知世界。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自身的經驗的限制,對文章中的意境未能體會到,這時便需要一些輔助手段進行幫助。比方說在《山中訪友》一文中,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去展示山中靜謐的意境,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去感知,從而對文中所描述的畫面有更為直接的感受。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閱讀,進而提升閱讀效率。同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感知書中所描述的世界,形成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最為重要的便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提升,更為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為建設高質量的語文閱讀課堂奠定基礎。
(三)適當開展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局限于課堂上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畢竟,課本上的文章是滿足學生全面發展而選擇的較為經典的文章,是滿足課堂日常教學的,而針對學生長遠發展,需要更多的知識來武裝自己。首先,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利用課堂上的文章進行適當的拓展。一方面是對課本內容的一種拓展,另一方面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比方說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學習,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做閱讀魯迅先生的一些代表文章,讓學生對魯迅先生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其次,教師應該對課外書籍進行篩選。
并不是所有的書籍都適合學生閱讀,此時學生的認知能力、辨別能力還有待提升。在書記的把控方面仍舊需要教師做出指導。學生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這就需要教師保持一定的耐心,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比方說采用一些閱讀競賽的方式,對學生額課外閱讀給與適當的獎勵,同時讓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有一個了解,為今后的閱讀教學的開展有一個更為全面、詳細的了解。
三、總結
在當下“終身學習”深入人心,對于小學生而言,培養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其將來面對激烈競爭的重要砝碼。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正視閱讀對學生成長、開拓視野的重要性,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當然了,建設高質量的語文閱讀課堂,最為重要的便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畢竟,學生的學習成果才是評判這一趟課程的重要標準。通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不斷探索,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閱讀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